别慌,就算欧美真的集体放弃新能源车,咱们该往前冲还得往前冲,压根不用跟着踩刹车——原因特实在,咱跟他们的情况根本不一样。
先说说咱的家底有多厚。
2024年咱国家新能源车卖了1200多万辆,占了全球一半还多,光比亚迪一家就卖了300多万辆,比整个德国新能源车销量都多4倍。
从挖锂矿、造电池,到最后拼整车、建充电桩,咱已经攒出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就像开饭馆,从买菜、炒菜到端上桌,全流程自己说了算,成本还比别人低不少,比如动力电池就比欧洲便宜30%以上,这优势不是说丢就能丢的。
再看技术,咱也不是没东西。
现在全球新能源车专利里,咱占了41.2%,比亚迪一家就申请了快5万项专利,不管是现在主流的电池技术,还是将来可能普及的固态电池、车联网,咱都提前布局了,不是瞎跟风。
更重要的是,咱有实打实的市场和需求。
街上跑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小区里、商场外的充电桩也随处可见,这都是政策和市场一起推出来的——以前给补贴、免购置税,帮着把市场做起来;
现在车企卷配置、卷智能,你想要的自动驾驶、大彩电车机,咱都能做得又好又便宜。
而且咱不只有纯电,插混、增程这些车,能加油能充电,市区开用电省钱,跑长途加油不慌,比油车还好用,不管国内还是国外,都吃得开。
往大了说,这还关系到能源安全。以前咱开车全靠石油,一大半都得从国外进口,花外汇不说还容易被卡脖子。
现在发展新能源车,用电就能跑,咱的水电、风电、光伏越来越多,自己就能供上,相当于把“油瓶子”换成了“电瓶子”,踏实多了。
至于欧美那些限制,比如加税啥的,反而说明他们怕了。
真要是咱的新能源车不行,他们犯得着费劲拦着吗?
咱大可以接着往国外建工厂,绕开这些门槛接着卖车。
说白了,咱的新能源车不是跟着别人起哄才做的,是自己真金白银砸出来、市场实打实验证过的。
别人因为自己没做好就放弃,咱犯不着跟着回头——接着往前冲,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