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轮胎国际视角
编辑:孟林
推送:轮胎国际视角
近日,赛轮集团"年产1260万套高性能子午胎项目"正式获得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这也意味着赛轮集团董家口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向正式开工迈出重要一步。
作为赛轮集团在青岛董家口化工产业园的重要布局,此次获批项目与集团更早的规划紧密相关。回溯项目脉络,赛轮董家口整体规划始于2022年6月,当时计划总投资超174亿元,分为两大核心板块。分别是由青岛赛轮轮胎有限公司(赛轮董家口)投资151.81亿元,建设“年产3000万套高性能子午胎与15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和由青岛赛轮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3.02亿元,建设“董家口新材料项目”(即“青岛董家口年产50万吨功能化新材料(一期20万吨)项目”)。
2023年11月,两大项目公司分别拿下土地《不动产权证书》,但后续进展缓慢,除土地平整外,土建工程未实际启动。2024年9月,赛轮集团进行内部调整,由赛轮(董家口)吸收合并赛轮新材料,核心原因是轮胎项目建设需占用新材料公司部分土地。合并后,新材料项目的实施主体、建设内容及投资额保持不变,全部由赛轮(董家口)承接,此举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建设效率并降低管理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底拿地后,项目停滞于土地平整阶段逾一年半,实质性建设未启动。2025年7月28日,该项目被调出2025年省级重点项目名单,一度引发行业关注。
此次1260万套高性能子午胎项目获规划许可,意味着这一项目重新加速。从战略价值看,董家口基地是赛轮全球产能扩张的关键一环。截至2025年上半年,赛轮集团已规划全球年产能包括3155万条全钢子午胎、1.09亿条半钢子午胎和46.7万吨非公路轮胎。
而董家口地处国家级战略区域,坐拥港口与区位双重优势。新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显著提升赛轮在高性能轮胎领域的产能,还能依托港口优化物流成本,进一步增强对全球市场的供应效率,为其全球化布局再添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