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坐过山东航空,但一定听过网友的调侃:中国三大最快交通工具,武汉公交、重庆出租,再加一个山东航空。
山航的“硬核”早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年间民航业还没那么市场化的时候,它就已经是圈内的“优等生”。
1
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阵,整个亚洲民航业都在亏钱,有的航司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山航却硬生生做到了每年盈利。
2008年,一年营收还不到1亿,没想到第二年就冲到了3亿多,涨幅快3倍,从一家不起眼的地方支线航司,慢慢做成了年营收7.4亿的小龙头,后来还成了中国第三家上市的航空公司,上市当年利润就冲进了全国前三,那速度,跟它起飞时的劲儿一模一样。
能这么“猛”,山航手里是有真家伙的。
现在坐飞机可能不觉得,但早个十年,山航的飞机上有个“秘密武器”,HUD平视显示器,这东西最早是装在战斗机上的,飞行员不用低头看仪表,眼前就能显示起飞需要的所有数据,哪怕遇上大雾、暴雨,也能实时盯着天气情况。
2017年山航就给所有飞机都装了这玩意儿,比其他航司快了整整4年,那时候别的航司还在因为低能见度取消航班,山航的机长已经能凭着HUD稳稳起飞,乌鲁木齐机场那次冻雾,跑道视程从2000米骤降到150米,别家飞机都不敢动,山航7架飞机照样准点飞,网友都喊它“浩克山航”。
除了技术,山航的飞行员也很“不一般”,它早年总部在潍坊,旁边就是空军基地,第一批飞行员里不少是空军退伍的,部队里练出来的技术,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山航还有套自己的飞行员训练系统,能盯着飞行数据找不足,年轻飞行员跟着老机长飞几次,技术就能提上来,就像那位叫王惠的女飞行员,以前在部队开苏式飞机,初教6、伊尔—14都飞过,刚转去开波音737时还不太习惯,但没半年就成了骨干,这背后就是实打实的训练。
连排班都藏着门道。
山航不搞“一刀切”,会根据飞行员的技术等级、上岗时间分成不同等级,搭配着排班,避免两个新手一起飞,都是老带新,这样不管谁飞,服务和安全都能跟上。
那时候坐山航,最安心的就是知道,前面驾驶舱里的人,要么是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要么是被老机长带着的年轻人,心里踏实。
可再硬核的“硬汉”,也有被人吐槽的地方。
2
最常见的就是飞机餐,别的航司比如川航,餐盒里有烤鱼、肉臊面,还会给老干妈、水果,甚至中途还会发烤土豆、钵钵鸡,从上飞机吃到下飞机。
山航呢?打开餐盒,不是两个白花花的大馒头配咸菜,就是卷饼加咸鸭蛋,偶尔有疙瘩丝,美其名曰“让乘客感受山东朴实”,其实大家都知道,是为了省点钱。
还有人说山航的飞机颠得像过山车,尤其是起飞的时候,别家飞机是慢慢滑行、缓缓升空,山航是“旱地拔葱”,3秒钟就能直插云霄,推背感能让没准备的人吓一跳。
偶尔也会取消航班,有朋友本来要坐山航去青岛赶会议,结果航班临时取消,只能改高铁,差点误了事儿。
那时候这些吐槽还只是零星的,直到后来财报出来,大家才发现,山航的“硬汉”光环下,早就没那么风光了。
2012年开始,山航的净利润就一年比一年少,2012年亏了23.52%,2013年又降了34.03%,2014年再降26.18%,像是跑累了的人,慢慢慢了下来。
等到疫情来了,更是雪上加霜,2020年亏23.82亿,2021年18.14亿,2023年直接亏了69.07亿,三年加起来亏了110亿。
那时候整个航空业都不好过,瑞士的飞行员都转行去开火车了,香港国泰航空裁了8500人,连“国泰港龙”都没了,山航自然也躲不过。
可要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山航手里“没钱”。
3
当年上市的时候,它没选A股,选了B股,本来B股是为了引外资,可后来国内企业都去海外上市了,B股就成了“鸡肋”,2001年后就没再融资过,也没新股票发行。
2023年,山航在B股的成交额才3411万,而跟它规模差不多的春秋航空,成交额有48.7亿,差了143倍。想发展却融不到钱,只能靠银行贷款,可航空业是重资产行业,买飞机、租机场都要花大钱,这点贷款根本不够用,就像手里没粮的人,想跑也跑不动。
更要命的是高铁的冲击。
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后来“复兴号”来了,北京到济南1.5小时,到青岛3小时,正好是山航最赚钱的几条航线。
以前大家飞这几条线,现在一算,坐飞机要提前1小时到机场,遇上天气不好还延误,高铁不仅准时,还能玩手机办公,谁还愿意选飞机?
可就在这时候,山航还做了个冒险的决定,扩张机队,五年时间,从50架飞机扩到100架,本来想从中型航司变成大型航司,没想到规模大了,收益却掉了下来。
100架飞机每天停在机场都要花钱,加上疫情一来,国际航班基本取消,国内航班也少了,这些飞机就成了“包袱”,亏损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2023年7月,上市23年的山航还是退市了,让人唏嘘的是,退市前最后14个交易日,只有2天股价下跌,7月7日那天还涨到了2.73港元,市值10亿港元,财报里也显示,亏损少了,现金流也转正了,可积重难返,摘牌还是没躲过。
不过山航并没有消失。
早在2022年,国航就计划收购它,给它注资,航空业跟芯片业很像,都是重资产、有周期性的行业,低谷时活下来,等到行业回暖就能起来,就像台积电,2008年金融危机时芯片需求暴跌,却没停下研发,后来智能手机时代来了,就稳稳站住了脚。
结语
现在山航背靠国航,今年暑假还新开了43条航线,往内蒙古、东北、西北去,都是热门方向。
想起之前坐山航时,机长广播里说的一句话:“不管天气怎么样,我们都会安全把大家送到目的地。”那个敢在雷暴天起飞、能提前落地的山东航空,或许只是暂时歇了歇脚。
等市场回暖,等航线铺开,说不定哪天我们又能坐上它的飞机,感受那股“旱地拔葱”的劲儿,毕竟,能在风雪里逆行的“硬汉”,总不会一直倒下的。
参考资料
中京报:《老牌航司山航将退市,股东中国国航伸手纾困》
中国新闻周刊:《最“硬核”的山航,怎么就退市了?》
观察者:《张仲麟:山航退市,有一个原因大家别忘了》
每日经济新闻:《”永不晚点”却三年亏损110亿 山东航空摘牌退市》
新浪财经:《“永不晚点”的山航摘牌了:从网红到退市,它做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