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奇瑞汽车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2025年迄今港股规模最大的车企IPO。仅仅五天后,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成绩单。
9月25日,奇瑞汽车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2025年迄今港股规模最大的车企IPO。仅仅五天后,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成绩单。
2025年上半年,奇瑞汽车总营收达1416.02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新能源车表现尤为抢眼,销售收入从去年同期的149.5亿元激增至361.94亿元,增幅高达141.9%,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燃油车销售收入也稳步增长,从869.12亿元增至924.52亿元。
01 港股上市的资本新篇章
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每股34.2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1.22%。
此次IPO募资规模达91.45亿港元,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上市庆祝活动上表示,港股上市是奇瑞“迈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也是扛起更大责任、迎接更大使命的全新起点”。
根据规划,奇瑞将把募资净额的约60% 投向研发领域,其中20% 专门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彰显了其加速全球布局的决心。
02 新能源转型步入快车道
奇瑞汽车正在新能源领域加速快跑。从中期报告来看,公司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占比已从去年同期的14.7%跃升至28.1%。
这一爆发性增长源于奇瑞成功的多品牌布局。公司旗下已形成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矩阵,覆盖从大众到高端的各个细分市场。
特别是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在2024年销售了5.8万辆新车,表现亮眼。
进入2025年,奇瑞宣布智界品牌进入2.0阶段,并计划下半年推出8款以上新能源车型,年度销量目标设定在40万辆以上。
03 全球化布局构筑护城河
奇瑞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深厚的全球化布局。自2003年起,公司已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2024年,奇瑞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的销量均位列中国自主品牌第一。
这种全球化不仅体现在销售上,更深植于本地化运营中。奇瑞在德国、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及马来西亚等地设立研发机构。
它与西班牙老牌车企EV MOTORS合作在巴塞罗那建立生产工厂,成为首家在欧洲生产整车的中国自主品牌公司。
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奇瑞的海外市场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32.8%、47.2%、37.4%及38.5%,这种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有效提升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04 “四赛道”模型的均衡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激烈变革的当下,奇瑞汽车以其均衡且强劲的增长表现,成为港股市场中难得的“全球化车企”稀缺标的。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奇瑞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在2024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燃油车销量、国内销量及海外销量均增长超过25%的企业。
奇瑞的增长背后源于其独特的 “四赛道”全面增长模型:燃油车+新能源,国内市场+海外市场。
这意味着其收入来源多元化,抗单一市场或技术路线风险的能力极强,增长确定性远超同行。
05 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
在技术研发方面,奇瑞一直保持高投入。公司近期发布了以“新技术、新智能、新安全、新格局”为核心的 “中国新燃油”战略。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国忠表示,奇瑞坚信“没有落后的能源形式,只有落后的技术与体验”。
在新技术层面,奇瑞是国内唯一实现“三大件”全栈自研自制的自主品牌。
其全新一代鲲鹏动力发动机全球累计装机量已超310万台,第二代鲲鹏8AT发动机是中国唯一软硬件自研的8AT。
06 未来展望: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增长
成功登陆港交所为奇瑞提供了长期资本补充通道,将助力其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冲击进入世界一流品牌阵营。
华鑫证券的分析报告指出,奇瑞与赛力斯等车企赴港上市,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从“本土内卷”走向“全球竞争”的关键转型。
对于未来,奇瑞汽车已经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规划。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将持续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投入,并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巩固其作为中国全球化标杆车企的优势。
奇瑞近年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从2022年到2024年,公司营收从926亿元增长至269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7%。
登陆港交所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资本支持,而上半年营收1416亿元、新能源收入激增142%的业绩,则证明了其战略方向的正确性。
在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浪潮中,技术自研、全球布局、多赛道发展的奇瑞汽车,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车企向上突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