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汽大众用智能化“保卫”燃油车份额。
(文 / 观察者网 周盛明 编辑 / 高莘)
2025年9月29日,上汽大众宣布Pro家族2026款上市。途观L Pro、帕萨特 Pro和途昂 Pro在延续德系机械品质的同时,被赋予更强的智能化属性。
上汽大众Pro家族上汽大众
对于此次升级,上汽大众对外的口号是“油电同进,油电同智”。简单来说,就是要在电动车智能化迅速普及的背景下,让燃油车用户也能体验类似的功能。
这次最大的升级,是上汽大众与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合作开发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
在硬件上,该系统搭载类似人眼的800万像素惯导双目摄像头,无需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就能生成高精度稠密点云。在算法上,通过双目增强OCC算法结合端到端算法模型,可以显著提升静态障碍物的监测距离与精度,识别复杂场景并实时动态显示,全程不依赖预设规则。
官方表示,通过大量测试和算法优化,该系统能在复杂路况下更贴近人类驾驶逻辑。
该系统可实现“端到端高快NOA”,即在高速和快速路环境下支持自动导航变道、推荐超车、智能避障、自主上下匝道等功能。
与许多新势力不同的是,上汽大众把“人机共驾”放在了突出位置:当驾驶员临时改变路线时,系统不会直接退出,而是会提供最优的辅助。这种策略,明显比大部分驾驶辅助系统“要么全交给系统,要么彻底接管”的二元模式更温和。
据悉,上汽大众此次推出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在顶配车型上免费提供,其余车型则需要5000元选装。客观而言,大部分新势力车企已经将高快NOA作为了标配项,上汽大众此次未能全系标配该系统稍显遗憾。
智能座舱同样有升级。上汽大众与百度合作,引入了文心和DeepSeek双大模型,支持更复杂的语音交互和个性化服务。比如一次指令中可识别五个意图,或通过Face ID直接调用个人化设置。
上汽大众Pro家族智能座舱升级上汽大众
相比起动辄“全栈自研”的新能源品牌,作为智能化领域后发追赶者的角色,上汽大众这种外部合作的方式则加速了功能上车的时间,也降低了研发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大众针对燃油车的智能化战略与新势力车企相比,依然存在差异。新势力车企普遍强调车端高感知精度的传感器和大算力芯片,目标是最终实现“无人驾驶”;而上汽大众的燃油车智能化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核心价值仍在机械品质与可靠性。
换句话说,它并没有把“智能”当作唯一卖点,而是希望用更稳健的方案回应燃油车用户“也想体验驾驶辅助功能”的诉求。
从市场层面看,这种尝试的意义在于缓解燃油车与电动车之间的代际差距。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传统燃油车如果在智能体验上完全缺位,将很快丧失竞争力。
上汽大众通过Pro家族2026款释放出的信号是:即便是油车,也不必担心在智能化上落于人后。
上汽大众表示,近年来,其始终秉承“油电同进,油电同智”战略,坚持燃油、新能源协同发展,覆盖用户的全场景需求。上汽大众还表示,其未来将持续推动燃油与新能源双轨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