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你弟弟买辆车吧,有面子的那种,你弟接新娘子开。”
父亲重男轻女,
毕业之后我很少和家里联系,
直到弟弟结婚,
父亲第一次打来电话,
开口就让我给弟弟买车。
01
我们家坐落在一个宁静但不算繁华的小镇,这里最高的建筑也不过才24层,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爸爸年轻时,从偏远的乡村一步步打拼,最终在这个小镇上站稳了脚跟,还娶了镇上的妈妈。
妈妈虽不是那种让人一眼惊艳的美人,但她总是那么整洁,透着一种朴素的美,刚结婚那会儿,让爸爸在亲戚面前特别有面子。
爸爸常常提起他的“奋斗历程”和娶到好媳妇这两件事,每当逢年过节,亲戚们聚在一起,这便成了他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说来说去都是那些老故事,渐渐地,有些亲戚就不太愿意听了,只有大伯始终对他保持着温暖和支持。
不久后,我降临到这个家庭,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却因为是女孩,让传统观念较重的爸爸心里有些失落。
好在有大伯在一旁开导,总说:“现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宝贵,女儿还更贴心呢。而且你们还年轻,将来还有机会。”
爸爸似乎被大伯的话打动了,没过多久,妈妈再次怀孕,但遗憾的是,那次没能留住孩子。医生叮嘱妈妈要好好休养,三年内不宜再孕。
这让爸爸既生气又无奈,一气之下决定外出打工,三年间只偶尔寄钱回家,连过年都不怎么回来。
在那些日子里,大伯成了我们家的坚强后盾,总是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02
在我四岁那年,爸爸终于回到了家里。
那时候我还小,记忆有些模糊,但清楚记得爸爸在外面似乎有了些麻烦,和一个女人有了关系,她怀孕了却坚持要生下孩子,还索要十万块钱。
爸爸怕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只好回家找大伯商量对策。
大伯一听,二话不说就帮爸爸凑了八万块钱,剩下的两万是妈妈这两年省吃俭用,还接了些小零工才慢慢攒下的。
爸爸回家后不久,妈妈就开始感觉身体不舒服,一检查,原来她也怀孕了。不过这次怀孕,妈妈反应特别大,很难受。
而爸爸呢,他找到了一份在工地的工作,可能因为不想照顾妈妈,就直接搬到了工地住。幸好,大伯搬进了我们家,细心地照顾着妈妈。
有一次,爸爸和大伯喝酒喝到很晚,爸爸借着酒劲问大伯是不是看上了自己的老婆。大伯笑着摇摇头,说:“你忘了,我是丁克一族,不打算要孩子的。”
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丁克”是什么意思,只觉得这个词很新鲜。要知道,在我们那儿的农村,男人们都以有儿子为荣。
听了大伯的话,爸爸对他更加放心了,虽然每个月只回家一两天,但给家里的钱却比以前多了。
后来,妈妈生下了弟弟,是个男孩。弟弟刚出生不久,大伯就说他在南方投资了一家公司,要去那边发展了。
大伯离开的那天晚上,妈妈喝了很多酒,还哭了起来。爸爸觉得很奇怪,妈妈解释说是因为感激大伯这么多年的照顾。
对于弟弟,爸爸特别偏爱,连名字都是特意找人算的。而我呢,多亏了大伯的坚持反对,才没有像村里其他女孩那样被叫做“招娣”。
03
我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多次遭遇父亲的阻挠,他总说女孩子迟早要嫁人,不如早点工作来回报养育之恩。
幸好,有大伯的支持,他不仅寄钱给我,还多次劝说父亲,让我得以继续学业。
毕业后,我幸运地进入了一家小型国企工作。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我每月都会悄悄给她寄些钱,让她生活得稍微宽裕些。
至于家里其他人,除了必要的联系,我尽量保持距离。
对于那位记忆中模糊的大伯,我始终心怀感激。我特意办了一张卡,存了些钱,打算有机会还给他,以表谢意。
一个初秋的清晨,天气异常寒冷,我刚从梦中醒来,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个久违的名字——“父亲”。我愣了一下,接起了电话。
这是我在外工作的两年里,父亲第一次主动联系我。他的第一句话就让我震惊不已:“你弟要结婚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他才20岁啊!”我脱口而出。父亲却显得很不耐烦:“你管那么多,他身体好得很,直接让小姑娘怀孕了,她妈也没办法,只能同意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