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公布了最新的月度销量数据,罕见地出现了同比下滑。根据港股披露的公告显示,2025年9月比亚迪总销量为396270辆,而2024年同期这一数字为419426辆,同比降幅达5.5%。这一变化直观反映出比亚迪在市场销售环节面临显著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比亚迪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整车出口量同比激增1.3倍,但9月总销量仍出现同比下降,这表明国内市场销量下滑幅度更为突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涉及多维度因素。从市场基数视角分析,2024年9月比亚迪创下优异销售成绩,形成高基数效应。
市场需求层面,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正逐步趋向饱和。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多地城市渗透率已达高位。2025年8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5%,9月数据虽未公布但大概率向60%逼近,这意味着市场增量空间逐步收窄,消费者购买意愿与需求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
政策层面亦存在潜在影响。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将调整,从现行“全免”最多减税3万元改为“半免”最多减税1.5万元,这可能对市场需求形成抑制效应。销售策略方面,“反内卷”行业共识下,比亚迪以往倚仗的降价策略受到限制。
虽然其凭借全产业链优势仍具备降价空间,但行业倡导的良性竞争、品牌价值维护及利润考量等多重因素,使其难以轻易采取大规模降价措施。
竞争对手的强势崛起进一步加剧竞争压力。以吉利星愿车型为例,该车型在价格、配置、外观设计等方面精准对标比亚迪入门级产品,直接分流其目标客户群体。这种“贴身肉搏”的竞争态势,使比亚迪市场份额遭受显著冲击。
展望四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每年四季度是车企冲刺年度业绩的关键期,而比亚迪面临的高基数压力尤为突出。2024年10月至12月,比亚迪月销量均超50万辆,12月更达51.48万辆历史峰值。
在市场环境未显著改善背景下,高基数效应将持续放大,四季度实现同比增长难度极大,销量同比下滑风险显著。
资本市场上,巴菲特旗下公司自2008年大幅买入比亚迪股票后,至全部抛售累计获利超80亿美元,投资回报率近39倍。作为全球知名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清仓举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除常规的“落袋为安”考量外,市场普遍猜测其是否预见到比亚迪发展可能面临瓶颈期。对此,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回应称,巴菲特自2022年8月起逐步减持,至2024年6月持股比例已低于5%,并强调股票交易本属常态,同时感谢其17年来的投资陪伴。
从资本市场表现看,比亚迪股价自2020年二季度开启爆发式增长,至2022年7月触及阶段性高点。尽管后续年份仍有波动上涨,但涨幅与增速已明显放缓,远不及前期强劲表现。巴菲特此次长达17年的投资周期,恰如其分地捕捉到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堪称“吃到了最肥美的那段鱼肉”。
综合来看,比亚迪当前面临的挑战源于市场环境、政策调整、竞争格局及资本态度等多重因素叠加。
如何在高基数压力下维持增长动能,在饱和市场中挖掘新需求,在政策调整期调整策略,在激烈竞争中巩固优势,将是其未来发展的核心命题。而资本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判断,也将持续影响其市场表现与发展路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