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预期的高端产品销量占比,其实给深蓝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9月份,深蓝完成了3.3万余辆新车销量,为了凸显出来同比48%的涨幅,深蓝特意把S05的成绩做了张海报出来。
一台定价12万-15万的车型,卖出了1.9万余辆新车销量。
对于内部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的确,在如此内卷的时代中,单车销量接近两万台,恐怖如斯。
但另一面是,S05是深蓝体系中起售价最低的一台车,也是销售均价最低的车型之一。最便宜的车型销量占比57%,这意味着深蓝的高端化路线,非常困难。
9月前三周,深蓝S09的销量分别为200台、200台、100台。
统计有偏差,但能说明问题,用户在高端新能源选择上,并没有向S09倾斜,但S09是今年深蓝冲击高端的重要车型。
邓承浩公开表示,S09要做大6座新能源SUV市场的标兵车型,销量要占到这个市场里最多30%的份额。
显然,如今的结果,并没有达到邓承浩的预期。
长安汽车将大量的资源,向深蓝做了倾斜,问题的关键是,深蓝并没有精细化利用这些资源,S09主打的大尺寸、智能化,在25年下半年的市场中,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S09,主打的是大尺寸、华为ADS智能化系统。
这两个东西,不具备核心垄断价值,大尺寸SUV的制造成本已经很低,隔壁乐道L90超过5米2的尺寸,Baas之后的定价在18万左右。
新上市的传祺向往S9,带着华为ADS、激光雷达,定价22万左右。
这些都让消费者在选择上,有理由绕开S09,预算提升到25万级,深蓝打造的竞争力,不具备唯一性优势,加之深蓝主打的车型是定价15万以内的S05,品牌均价成为拖累。
在更广义的用户选择上,会考量你的品牌形象、用户画像,这成为了约束S09向上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限制。
一直以来,深蓝都有个不服输的高端梦。
从第一批SL03超过17万的指导价,到后来推出20万级的G318,再到今天想要冲击30万级高端市场的S09,在定价上,深蓝向来都是采用高高在上的定价策略。
但很遗憾,市场并没有买账。
一个是,深蓝并没有构建出来良性的品牌价值观,在营销上屡次翻车,比如说 “给车机推送广告”、“擦边直播”、“新车屡次降价”、“买车送离职”等等。
这些阶段性的营销能力,多次给品牌的向上发展埋雷。
一部分高端消费者,对品牌形象有要求,营销成为了深蓝向广义市场突围的工具,的确“黑红也是红”,让更多人知道了深蓝汽车。
但同样,也成为了深蓝冲击高端的绊脚石。
另一个,深蓝并没有构建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G318失策,源于细分市场核心引导力的缺失。
虽然主打的是“泛越野”,但G318的方盒子路线其实很容易被代替,由电池、电机、内燃机构建起来的动力系统,很容易被后来者反超。
比如说今年比亚迪推出来的全新方程豹钛7。
在视觉冲击力、三电系统、科技属性、配置表现上,甚至要比G318的口碑更鲜明,这使得终端市场的销量表现,钛7的热度超过了G318。
想要打造高端、高价位产品,单凭尺寸、科技感还远远不够。
高端不是自己定义的,而是广义市场的用户认可,这是深蓝S05能够畅销的原因,因为更多人认为,S05的定价、产品力是匹配的。
十几万的价格,不错的设计、配置、动力系统,日常代步完全没有问题。
但二十几万的S09,用户就要反复斟酌品牌价值,反复对比,结果就是在对比完其他车型之后,放弃了S09,问题出在哪里,深蓝应该反思。
有人反映,S09的做工、用料不及预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说明在制造高端车型这件事上,深蓝的工艺还需要优化。
也有人反映,S09主打的华为ADS可代替能力太强,30万以内的市场中,有更多车型可以给到ADS,而且价格要比深蓝S09便宜不少。
终端销售的反馈是,S09几乎没有人关注,问价格的不少,但二次看车的人寥寥无几,这背后凸显出来的问题关键,是S09本身的产品力和价格失衡。
当然,品牌吸引力不足也是关键,因为在高端车市场中,情绪价值的占比也不小。不少人怕“背刺”、也怕买到“不值”的车型,这是踱步在深蓝4S店门口的重要原因。
自信是一件好事儿,对产品有信心,但过度的自信,是忽略对手、战略失策、错误判断的结果,车企重金造车,然后营销、销售出现问题。
按照目前S09单周200台左右的销量来判断,谈盈利还为时过早。
电动化产业不给你留时间,你的产品长期难以盈利,但对手持续热销,就有降价的资本,更强的对手在降价、在提升产品力、口碑在壮大,这会把S09这种车型带入深渊。
要不降价,要不就等着继续被边缘化,所以从目前来看,S09的处境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