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陪邻居张哥去给新能源车做年检,可真是开了眼了。他那辆跑了三年的三元锂电动车,检测员插上线没十分钟就摇头:“电池温度 63℃,超标了,不合格。”
张哥当时就急了,围着检测台转圈圈:“夏天充电都发烫,这咋就不合格了?” 说实话我也纳闷,以前新能源车年检不就跟燃油车一样看看外观刹车吗?后来听检测员念叨才知道,今年 3 月新出了个《规程》,专门管新能源车的年检。
最坑的是这标准还分电池类型。你要是开的磷酸铁锂电池车,充电时温度不超 65℃就行;可像张哥这种三元锂的,顶破天只能到 60℃。这 5℃的差距也太磨人了,检测员说这是因为三元锂更容易热失控,去年好多自燃事故都跟充电过热有关。
我想起前阵子刷到的新闻,说全国得有两千多万新能源车要受这新规影响。可怪就怪在,这新规居然是推荐性的,不是强制的。张哥后来找熟人打听,有的检测站根本没上这套设备,照样给过。你说这事儿扯不扯?
更让人头大的是后续处理。检测员只说 “建议维护”,可没说去哪修、花多少钱。张哥给 4S 店打电话,对方说电池过了质保期,换一块得小几万。关键是这检测报告能不能当凭证找厂家说理,谁也说不准。
我当时跟张哥说,早知道去年就该去做个体检。他捶大腿后悔:“以前总觉得三电系统坏不了,哪想到年检还卡温度。” 其实这温度限值离真的热失控还远着呢,主要是怕电池老化了风险变高。
那天在检测站还碰到个跑滴滴的师傅,他那磷酸铁锂电池车刚好 65℃过关。师傅说营运车更严,放电温度都得查,私家车倒只看充电状态。可即便这样,他也花了比去年多一倍的检测费,说是多了电池检测项目。
现在想想,这新规初衷是好的,毕竟电池安全不是小事。但问题是检测机构参差不齐,有的设备都没校准好,测出来的温度准不准都难说。而且真不合格了,维修责任、保险理赔这些全是糊涂账。
张哥最后没办法,找维修店给电池做了次均衡,花了八百多块。隔了两天再去检测,温度降到 58℃才勉强通过。他回来跟我说:“以后充电真得盯着点,别等年检才慌神。”
说真的,这新规就像突然加的一道坎。要是早知道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的标准差这么多,买车时说不定就得多掂量掂量。现在只希望别哪天又变成强制标准,到时候没达标可真要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