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海南搞自动驾驶旅游试点,车方向盘都给挡上了,能直接租来开一天逛景点,当时还跟朋友说这也太科幻了。结果转头就刷到安徽丁先生的吐槽,他开着智驾车撞了隔离带,AEB 刹车没反应,找车企要说法,人家只让他下次开车前检查系统,你说这气人不?
现在自动驾驶试点真是越扩越广了。海南最夸张,海口、三亚那些景点周边,还有环岛公路,一千多公里的路都开放测试了,神州租车都能租到 L4 级的车,车里还带 K 歌和小冰箱,看着挺香。但说实话,我一看到这种 “黑科技” 就想起小米 SU7 那起事故,高速上 116 公里的速度撞了,听说提醒接管就给了两秒,这谁反应得过来啊?
最头疼的还是出事了算谁的。我之前一直以为车企得兜底,后来查了下才明白,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像咱们平时开的 L2、L3 级车,不管销售吹得多神,说什么 “千公里零接管”,只要出事,第一责任人基本还是司机。湖南那个白先生,提车俩月开智驾,车子突然猛打方向撞护栏,还好他拽住了方向盘,不然真不敢想。这要是没拽住,交警来了大概率还是说他没及时接管。
但要是那种海南试点的 L5 级车,没司机的那种,出事了就找车主或管理人。不过有个前提,要是查出来是车本身有缺陷,赔完能找车企要回来钱。可问题是,怎么证明是车的问题?丁先生那事儿,车企一口咬定是他操作的问题,他也没辙,现在连自动变道都不敢开了。
说真的,车企把大家的期待值拉得太高了。发布会上讲什么 “0.1 秒决策”“357 类场景都能应对”,销售更是把智驾吹得比老司机还靠谱。我朋友王源前段时间买车,被销售忽悠着选了个 “无图 NOA” 的车,结果高速上车子自己连续变道,差点撞围栏,回去找销售,人家只说他 “掌控不熟练”,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现在路上跑的智驾车越来越多了,上半年听说都快一半的新车带 L2 以上智驾了。深圳早就有专门的法规了,把自动驾驶分了 L3、L4、L5 三个级别,L5 级能不用司机,但只能在划定的区域开。可法规再细,也架不住现实里的糊涂账。有网友说,好多事故里智驾系统 “出事前先退出”,鉴定结果永远是司机的锅,这也太诡异了。
前几天跟做车险的朋友聊天,他说现在智驾车出险都得扯皮。要是司机说系统没提醒,车企就拿后台数据说提醒了,普通车主哪有能力去掰扯这些?海南那试点车要是真撞了,游客租的车,责任算租客还是租车公司?这事儿想起来就头大。
我不是说自动驾驶不好,毕竟海南那种旅游车能解放双手逛景点,听着就挺惬意。但技术跑得太快,规矩和保障得跟上啊。别让大家一边看着 “黑科技” 眼馋,一边又怕出事了没人管,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