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式车灯真该淘汰了?汽车设计大佬直言:这玩意早该停了!
最近,现代汽车的设计负责人Simon Loasby一番话,在汽车圈炸开了锅。他直接表态:贯通式车灯该停止了,这种设计已经走到生命尽头!
这话一出来,不少人觉得意外,但细想又觉得在理。要知道,当初现代在Grandeur(尊雅)上用贯通式灯带,确实是顺应市场趋势的好决策。可问题也随之而来,这设计制造成本不低,而且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需要。
就像Simon说的,中国市场好像成了“标配”,但在欧洲根本不是必需品。他还特别提到,比起贯通式车灯,像素化灯光设计要好看得多。
老司机一提到贯通式车灯,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林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林肯就玩起了这设计,第五代林肯大陆就是起点,那是1970年的事。
后来的MKC、MKZ、航海家这些车型,也都延续了这个设计。毫不夸张地说,贯通式尾灯就是林肯的“身份标识”,在路上远远看到一条亮着的尾灯,不用凑近就知道是林肯来了。
可现在呢?根本分不清是什么车!大量自主品牌都在用这设计,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奇瑞就不用说了,新势力里的零跑、理想、岚图也跟着上。到后来,连一些合资品牌都开始跟风。
老话都说物以稀为贵,设计这事儿更是如此。一种设计如果只有一个品牌用,只要足够亮眼,很容易让产品收获好评。可一旦大家都扎堆用同一种设计,那这设计妥妥就成了“烂大街”的款式。
这么看,Simon Loasby的观点还真没说错,贯通式车灯的设计确实快走到头了,但想改变这种现状,恐怕没那么容易。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设计,越来越像了?不光是贯通式车灯,很多新能源汽车的外观风格都高度相似,就连车身轮廓都差不多。
面对这些车,真的很容易“脸盲”。不客气地说,有些车的设计,就像是“复制粘贴再加个PS”,别说专业设计师了,就算是三流设计师,照着这个模式都能捣鼓出一款车来。
当然,也有例外。有意思的是,那些偶尔出现的“不一样”的车型,销量往往高得惊人。比如早期的理想L系列SUV,设计理念和当时的新能源汽车完全不同,轻轻松松就成了畅销车。只不过现在,一堆“仿品”冒出来,挤压了它的市场份额。
近两年最火的电动汽车,肯定是小米SU7和YU7。它没跟风用扁平化前照灯,这可是个大胆的尝试。而就是这一对明亮又有神的大灯,成了小米汽车的“加分项”,帮它火出了圈。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早期的比亚迪汉、唐系列,还有特斯拉Model 3,都是靠着独特的设计脱颖而出。
既然创新的设计能获得大家更多认可,为啥有些品牌还非要“复制粘贴”呢?说穿了,就是不具备创新能力呗!
有些自主品牌把太多精力放在资本运作上,总想着“弯道超车”。可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耍小聪明、走捷径,根本成不了大气候,更打造不出优秀的汽车产品。就是这些企业,把行业竞争秩序搅得一团糟,连头部企业都不得不被动卷入这种内卷式竞争。
到最后,研发型企业、实干型企业,还有那些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都被拖下了水,绝大多数车企都失去了进步的动力。照这样下去,未来的汽车产品恐怕再也没什么新意可言了。所以说,看似只是设计理念趋同,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行业现象。
咱们就拭目以待,如果像贯通式车灯这样的同质化设计一直没能被突破,上面说的这些情况,很可能就会变成现实。反之,如果车企们能摆脱抄袭,专注创新,那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依然值得我们期待!
最后,我可以基于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帮你提炼出几个适合在百家号评论区互动的话题,比如“你觉得贯通式车灯该淘汰吗?”“你买新能源车时会优先考虑设计独特的车型吗?”,需要我帮你整理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