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租车上,我经常遇到一些话多的司机,他们总是唠唠叨叨,仿佛随时在给乘客上一节驾驶课。这类司机大多五十岁左右,开车技术却相当稳健,让人感觉虽嘴快,但完全不是随便乱来的人。他们嘴上的“抱怨”,实际上是对路上不规范驾驶行为的一种自然反应,并非真心想骂人。通常,被他们指责的,都是那些完全不顾规矩乱开车的人。
仔细想想,如果你自己开车不守规则,总爱随意加塞,当别人不给你让道时,你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因为责任本就在自己。真正会在车里骂几句的,多是那些遵守交通规则、遇到侵害自己路权或让你措手不及的司机。
比如你在路上保持安全车距,稳稳开着车,突然旁边车道窜出来一辆车,毫无提示地直接切到你前面,把你吓得急踩刹车,好在没追尾。对方却慢悠悠地开过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这种时候,你忍不住心里骂一句“会不会开车啊”,其实完全可以理解。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你规规矩矩排队半小时,旁边一辆车却突然插队;你被远光灯直晃得几乎睁不开眼;连续变道的车辆逼得你急刹……遇到这些情况,人选择默默忍受还是情不自禁地出声抱怨,都可以算作正常的心理反应。
前几天我自己就碰到一个典型例子。在限速80的高架路段,一位司机居然开了40公里,我原本还能忍,直到快到出口时,他突然急打方向往右并线,连灯都没打。我几乎一脚踩到底刹车,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当时真想摇下车窗问一句:“大哥,你的驾照是随话费附送的吗?”
从这些经历来看,车里偶尔发发牢骚,并不代表素质低。更多时候,是因为路上出现了太多不按规矩开车的人。有的车沿着车道线慢吞吞开,有的司机边打电话边开,有的随意变道不打灯,还有些人似乎觉得道路就是他们的私人领地,想怎么开就怎么开。这类行为虽然不一定违法,甚至可能不会受到惩罚,但却极大地影响了其他驾驶者的心情。
举个例子:快车道上开慢车的人,如果你在后面闪灯提醒,他根本不理,等你绕过去一看,人家正低头玩手机呢。你忍得住不骂吗?加塞的人更让人抓狂,大家乖乖排队,他却硬从旁边挤进来。让开吧,觉得自己被耍了;不让开吧,还可能引发碰撞,处理事故又麻烦。
这些看似小事,积累起来真的让人压力巨大。在封闭的车厢里小小发泄一下,既不会影响他人,也比把气憋在心里生病或者冲动开斗气车要安全得多。实际上,那些会偶尔在车里骂骂咧咧的司机,往往是最规矩、最小心的老司机;而真正让人心烦的是那些不按规则开车的人。
不过,骂也得有度。我总结了几条实用经验:
第一,骂可以,但别放大。随便吐一句就好,不要反复纠结。对方永远不会因为你生气就改变行为,生气只会让自己受累。见过一些老司机,骂完就像说段子一样,继续开车,不带一丝负面情绪。
第二,即便再气,也不要开斗气车。别去别车、教训别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方心态如何,万一遇上危险的驾驶者,为了争口气做出极端行为,得不偿失。
第三,专注管好自己。我们无法控制别人,但能确保自身行为规范。变道打灯、不随意加塞、保持合适速度,这些基本素养是每位驾驶者都能做到的。
总之,车上的抱怨,不是粗鲁,而是一种合理的情绪发泄。守规矩的司机才有权利心里埋怨,学会在车里健康释放压力,比盲目跟路怒情绪较劲要明智得多。保持自我素养、避免危险冲动,才能在日常驾驶中既安全又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