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被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的消息一出来,一点都不意外。这波收购Autotalks的操作,简直是明晃晃的“踩红线”,被查纯属迟早的事。
据《钛媒体》文章指出,高通还可能面临高达17.9亿美元的罚款。可以说,高通这次栽跟头,没能扩张业务,却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这事得从高通的“汽车梦”说起。
这些年手机芯片市场增长放缓,高通一门心思想往智能汽车赛道钻,尤其是V2X车联网技术,这可是自动驾驶的“神经网络”,谁掌握了谁就有话语权。
Autotalks虽然名气不如Mobileye,但却是V2X领域的“隐形冠军”,能同时兼容中美欧的主流标准,还有大众、通用这些车企的订单,对高通的骁龙数字底盘生态来说,确实是块“香饽饽”。
可高通的吃相太难看了。2023年第一次官宣收购,就被欧盟、美国、英国的监管机构盯上,大家都怕它垄断V2X技术,逼得高通2024年只能先中止交易。
没想到它转头就在2025年6月偷偷完成了收购,还故意绕开了中国的申报程序。要知道,高通2024年在中国营收就有179亿美元,占全球的46%,跟Autotalks的交易早就远超申报红线,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套路,简直是把反垄断法当摆设。
更关键的是,这收购本身就藏着垄断的风险。Autotalks的V2X芯片全球市场份额高达38%,高通把它拿下后,很可能把技术打包进自己的专利组合,再向车企漫天要价。
以前高通在手机芯片领域的“专利税”就让厂商苦不堪言,现在要是在汽车领域故技重施,整车厂的成本就得往上涨,最后还不是消费者买单?这也是为什么各国监管都盯着不放,谁也不想让一家公司卡住智能汽车的脖子。
高通的算盘打得精,可忘了中国市场的分量。咱们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得又快,怎么可能放任外资企业搞垄断?
十年前高通就因为滥用专利在中国被罚过60多亿,现在还敢犯同样的错,只能说太自负了。
而且它这次“抢跑”收购,就算最后交了罚款,骁龙数字底盘的上车计划也得受影响,那些等着用新技术的车企怕是要失望了。
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收购失误”,而是高通的战略焦虑在作祟。眼看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追得紧,自己又想保住行业地位,才急着用收购补短板,结果反而暴露了短板:对监管规则的漠视。
现在全球都在抢智能汽车的技术话语权,高通这种“走捷径”的做法,不仅赢不了尊重,还可能错失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