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傅把老花镜往鼻梁上推了推,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划得飞快,题库里的题目像走马灯似的晃,可那些 “红灯亮时不得转入”“高速公路最低车速” 的字眼,怎么看都像绕口令。桌上的保温杯已经凉透了,杯壁上凝着的水珠滴在练习册上,晕开一小片墨迹,就像他心里那团解不开的愁绪。
今年五十六岁的赵师傅,开了三十年出租车,方向盘在手里转得比自家门轴还熟。上个月雨天路滑,他为了避让闯红灯的电动车,压线被拍,扣了 12 分,驾照暂扣,得重新参加满分学习考试才能拿回来。这事儿像块大石头砸进他平静的生活里,原本每天清晨五点准时发动的出租车,如今安安静静停在小区楼下,车座上落了层薄灰。
“爸,要不咱别考了,在家歇着多好。” 儿子小赵晚上下班回来,看见父亲坐在沙发上对着手机叹气,忍不住劝道。赵师傅头也没抬,声音里带着点不服气:“歇着?我这身体还硬朗着呢,一天不开车,手就痒痒。再说了,家里房贷还没还完,你马上要结婚,我不干活咋行?” 话是这么说,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考试没那么容易。
年轻时赵师傅没念过多少书,认个字都得琢磨半天,更别说这些密密麻麻的交通法规题了。刚开始学习那几天,他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坐在阳台的小桌子旁背题,可记了后面忘前面,好不容易记住的知识点,一到模拟考试就全乱了。有次模拟考只得了 68 分,他气得把手机往沙发上一扔,手指头都在抖:“这破题,咋比开十年车还难!”
老伴看他着急,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补脑的饭菜,炖核桃汤、炒鸡蛋,可赵师傅根本没心思吃。有天晚上,老伴起夜,看见客厅还亮着灯,走过去一看,赵师傅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写满笔记的练习册,屏幕上还停留在答题界面。老伴心疼得直抹眼泪,轻轻给他盖上毯子,心里琢磨着要不要找熟人帮帮忙,可赵师傅知道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考试,得凭真本事,找熟人算啥事儿?”
小区里跟赵师傅一起开出租的老王,前阵子也扣了分,人家花了一周就考过了,还劝赵师傅:“你别死记硬背,找规律啊,比如那些罚款题,一般都是 200 到 2000 元,特殊情况再记。” 赵师傅听了,赶紧拿出笔在本子上记下来,可一到做题,还是分不清什么时候罚 200,什么时候罚 500。有次跟老王一起在小区门口抽烟,赵师傅叹着气说:“我这脑子,真是越来越不管用了,年轻时记路,几条街的巷子都能背下来,现在记个题,比登天还难。”
上周赵师傅去参加第一次考试,早上五点就起来了,穿了件干净的衬衫,还特意梳了梳头发,像去参加什么重要的仪式。可到了考场,看着电脑屏幕上的题目,他脑子一下子就空白了,之前背的知识点全忘了,最后考了 79 分,离合格线就差一分。走出考场的时候,天阴沉沉的,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他掏出手机给儿子打电话,声音里带着哭腔:“没考过,差一分……”
回到家,赵师傅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午饭晚饭都没吃。儿子知道他心里难受,也没敢多劝,只是默默在他房间门口放了杯热牛奶。晚上,小赵在网上找了很多答题技巧的视频,还把易错的题目整理出来,打印成小册子,递给赵师傅:“爸,咱别着急,慢慢来,我陪你一起学。”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吃完饭,父子俩就坐在沙发上,小赵给父亲讲题,遇到难记的知识点,就编成口诀。比如 “无中线,城 3 公 4;有中线,城 5 公 7”,赵师傅跟着念了几遍,还真记住了。有次模拟考,他居然考了 85 分,激动得跟个孩子似的,赶紧给老伴打电话报喜:“老婆子,我考了 85 分!再过几天考试,肯定能过!”
可命运好像总爱跟他开玩笑,第二次考试,赵师傅又差了两分。走出考场,他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心里五味杂陈。有个开出租车的同行路过,看见他,停下车问:“老赵,考过了没?” 赵师傅摇了摇头,苦笑着说:“没呢,还差两分,看来我这驾照是拿不回来了。” 同行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灰心,再考一次,肯定能过,咱们开了这么多年车,还能被这点题难住?”
回到家,赵师傅没像上次那样消沉,而是拿出练习册,把错题重新看了一遍,还在旁边写了备注。老伴问他:“还考啊?” 他点了点头:“考,必须考,我还想再开几年车,还想看着儿子结婚,抱着孙子呢。”
现在,赵师傅还在每天坚持学习,手机里的题库已经刷了三遍,错题本写满了两本。他说,下礼拜要去参加第三次考试,这次肯定能过。有时候晚上学累了,他就会下楼看看自己的出租车,用布擦一擦方向盘,好像这样就能给自己打气。
其实像赵师傅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一辈子跟车打交道,凭着经验在路上奔波,可面对越来越严格的考试,却显得力不从心。他们不是不努力,只是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如从前,学习起来比年轻人难多了。可他们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却让人佩服。不知道赵师傅这次考试能不能顺利通过,能不能重新握住他心爱的方向盘,继续在马路上奔波。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不放弃,就总有希望。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他们为了生活,努力克服困难的样子,是不是也让你觉得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