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系列报道《“十四五”对账单》,从目标规划,看发展成效,全方位展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第一期节目就来到中国中车,通过聚焦轨道交通领域的科技创新,看看这五年,科技之光如何闪耀中国!
创新驱动!
中国铁路“智造”未来新标杆
谈创新驱动,中国高铁一直是生动的样本。“十四五”时期末,全国4.8万公里的高铁线路纵横交错,每天超千万人次通过高铁快速流动。而中国铁路装备,也在过去五年间,一次次实现更快、更强、更智能的突破。
总台央视记者 苏童:按设计,这辆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只需要3分半就能从零起步加速到时速600公里,实现“贴地飞行”。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 丁叁叁:这个工程样机经过试验验证考核,现在基本上成熟了。
当高速磁浮列车的时速超过600公里,将大大超过飞机离开地面的速度,要做的就不只是300乘2这样的简单运算,而需要从材料、动力、系统结构设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和严格认定,才能上路运行。
从2016年高速磁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到2019年首辆试验样车下线,再经过“十四五”期间多次技术迭代。丁叁叁表示,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了高速磁浮交通全系统的自主研制能力。这不仅成就了当前陆地上最快的交通工具,也将拉动我国一系列高端装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
总台央视记者 苏童:看完跑的最快的,再来看力气最大的。现在在我身后就是全球功率最大的永磁直驱重载电力机车,它的最大功率可以达到10400千瓦,这相当于100多辆家用小轿车同时踩油门,凭一己之力可以拉动上万吨煤,今年9月份,这辆机车已经完成了全面和系统的测试,即将打包发车,前往我国西煤东运大通道,参与能源保供任务。
中车株机公司机车系统研发部电气设计师 汪锦程:实现全球功率最大,我们机车首先第一点是采用了永磁电机,体积小、功率更高,它的重量也更轻,车内的一些设备,比如说最新运用的碳化硅,整个利用电能的效率是会有很大提升的。
总台央视记者 苏童:当我亲眼见证“十四五”的五年间跑出了速度更快、力气更大的列车,不由得感叹,在创新驱动的轨道上,中国也飞驰了起来。
这背后,是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去年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接近2020年的1.5倍。科技创新还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这趟加速前行的列车上的乘客呢?农业自主选育品种占主流,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起了;国产创新药加速问世、高端医疗装备实现国产;还有生态、安防、交通、文旅、体育,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创新的“推背感”就是获得感,更是幸福感。
相信在下一个五年,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中国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轨道上将跑出更多加速度。让我们一起扶稳、坐好,向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