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的比亚迪工厂里,一场简单的下线仪式却承载着不简单的意义——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驶下生产线。成为全球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车企。
鸭梨认为,这次事件的象征意义远超商业本身。巴西总统卢拉亲自出席并成为车主,副总统、中国驻巴西大使、州长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齐聚一堂,这种高规格的阵容本身就传递出一个信号:新能源不再是未来概念,而是当下实实在在的产业合作与民心相通。卢拉在致辞中动情地说,这座工厂让当地人民“重拾尊严”,鸭梨深以为然。在传统全球化模式备受质疑的今天,比亚迪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革新——它将本地就业、技术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让国际化不再是单纯的资本输出,而是共建共享的成长历程。
回顾比亚迪在巴西的足迹,鸭梨发现,这家企业早已不是“外来客”。王传福在仪式上提到,比亚迪进入巴西市场已超过11年,电动大巴穿梭于街头巷尾,累计拥有17万名车主,并连续两年蝉联巴西新能源销冠。鸭梨觉得,这背后是比亚迪对本地市场的深耕与尊重——它不是简单地卖车,而是成为社区的一部分。更让鸭梨印象深刻的是,比亚迪宣布为即将举办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提供30台定制新能源车,会后这些车辆还将捐赠给当地学校和机构。这种“绿色接力”不仅彰显企业责任,更让鸭梨认为,比亚迪正在用行动书写一种新型全球化叙事:合作、包容、可持续。
工厂门前道路更名为“比亚迪路”,是另一个让鸭梨感慨的细节。这是海外第三条以比亚迪命名的道路,前两条位于美国和泰国,都与生产基地紧密相连。鸭梨认为,这条“路”不只是一条物理通道,更是品牌全球化深度的象征。它连接着生产与生活,也连接着中国智慧与本地需求。当车辆驶过“比亚迪路”,鸭梨觉得,这仿佛在告诉世界:全球化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
展望未来,王传福强调比亚迪将继续坚持“国际化与本地化融合发展”战略。鸭梨认为,这正是比亚迪能在全球化开启全新篇章的关键。在鸭梨看来,今天的汽车产业竞争早已超越技术本身,而是生态与文化的较量。比亚迪以创新科技为引擎,以绿色理念为导航,不仅推动了产业转型,更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的全球形象。
鸭梨觉得,比亚迪的1400万辆里程碑,是一个逗号,而非句号。它标志着全球化开启了全新篇章——一篇以合作代替对抗、以绿色驱动增长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里,每一个参与者,从巴西工人到中国工程师,都是时代的执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