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观察者网 周盛明
当地时间10月9日,比亚迪迎来了一位“总统车主”——巴西总统卢拉成为比亚迪宋Pro的车主。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向巴西总统卢拉交付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
这辆宋Pro下线于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并且也是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
把下线仪式放在南美,对于比亚迪而言,本身就是一次宣言——它要让世界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已经从“出口”进入“扎根”。
卢拉、王传福与比亚迪巴西卡马萨里工厂员工合影 比亚迪
在里程碑背后,是一个更值得被观察的问题:当中国车企开始在海外落地生产、塑造品牌、融入社会,它们究竟在构建怎样一种新的产业关系?
从深圳到卡马萨里,“本地化”是全球化的“根”
如今的比亚迪,已是巴西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品牌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5月,比亚迪在巴西纯电市场份额达到92.16%,混动市场份额为35.8%。9月单月销量突破1万台,前9个月累计超7.7万辆,连续两年位居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首位。
比亚迪的崛起速度惊人,却并非偶然。正如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现场所说:“比亚迪在巴西,不仅是投资者,更是长期的伙伴。”
王传福现场致辞 比亚迪
从2014年第一家电动巴士工厂起步,到如今的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充电网络与绿色能源体系,比亚迪始终践行一个逻辑:全球化必须以本地化为“根”。
在电池领域,比亚迪在卡马萨里工厂设立了配套电池工厂,而在巴西北部的玛瑙斯,比亚迪也早在2020年就设立了磷酸铁锂电池产线,并于2024年新增刀片电池产线。
甚至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的“锂谷”,比亚迪也拿下了两块锂矿区的勘探权,为日后本地原材料供给做足准备。
而在经销商体系上,如今,巴西每个州的首府都至少有一家比亚迪经销商门店。根据计划,到今年年底前,比亚迪将在巴西拥有240家全面运营的经销商门店。
在补能体系的建设上,比亚迪携手本地能源企业打造“BYD Recharge”网络,拥有超过450个公共充电点,是巴西规模最大的公共充电项目。
更重要的是,这种本地化也延伸到了人——随着卡马萨里工厂的建成,它还将创造超过两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在一个传统燃油车产业萎缩、就业岗位流失的地区,比亚迪的到来既意味着新的工作岗位,也意味着制造业的回归。
所以,卢拉也在致辞中表示,比亚迪的到来令他倍感自豪,这座工厂的意义就在于让卡马萨里和巴伊亚人民重拾尊严。
卢拉现场致辞 比亚迪
“你们完全有可能创造历史,制造出地球上最精密、最快速的汽车——这份荣光将属于巴伊亚,属于中国,也属于巴西。”卢拉表示。
从“比亚迪路”到“总统车主”:当中国车企开始被信任
卡马萨里工厂的门前,一块新的路牌换上了名字——“比亚迪路”。
这条路的旧名叫“亨利·福特路”,象征着巴西曾经的工业荣光。如今,它以一家中国车企的名字重新命名,成为南美大陆第一条“比亚迪路”,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正在这里开始。
巴西巴伊亚州比亚迪路 比亚迪
然而,南美市场的道路从不平坦。就在工厂投产前夕,四家本地传统车企以“公平竞争”、“保护本土产业”为名,要求驳回比亚迪合理的关税税率申请。
他们在信中主张,应提前至2026年年中就恢复对进口汽车套件征收35%的高额关税,并称现行政策无益于巴西制造业。
比亚迪没有回避,而是以公开信回应质疑,强调自身凭借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力赢得消费者。
意外的是,这次“正面交锋”引发了公众的广泛支持——在社交媒体上,大量巴西网友批评本土车企“垄断市场、哄抬价格”,认为“比亚迪的出现让汽车重新回到合理的价格区间”。
“希望中国汽车品牌最终能打破大众、菲亚特、福特、通用、雪铁龙、雷诺、日产、丰田和本田所享受的安逸格局——因为这些企业只向巴西市场输送价格虚高、品质低劣的汽车。”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一名巴西网友这样表示。
对于任何一家外国企业而言,这样的舆论反转都非易事。建立信任,需要用户的口碑和实际体验。
根据巴西权威机构Decoupling的最新报告,比亚迪在2025年第一季度超越了本田、大众、福特等11大主流汽车品牌,成为巴西消费者满意度最高的汽车品牌。今年9月,比亚迪还获得巴西知名消费者评价平台Reclame Aqui授予的最高RA1000认证。
这恰恰解释了为什么“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仪式要选在巴西举行。
赢得制度认可、舆论共鸣与社会尊重——比亚迪在南美大陆刻下了中国车企的新高度。
从比亚迪,看中国车企出海的新阶段
比亚迪在巴西的故事,实际上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是产品出海与产能落地,而现在,竞争的焦点正转向品牌认同与社会连接。
比亚迪在巴西的成功并非建立在补贴、成本或短期销量上,而是基于一种更深层的战略思维:在政策波动中保持稳定,在文化差异中主动沟通,在产业生态中扶持本地供应链,在舆论风向中坚持公开透明。
这种稳定与包容,是一种新的中国企业气质——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而是以建设者的角色进入全球市场。
正因此,卡马萨里的“比亚迪路”不仅是一条通往工厂的道路,也是一条连接中国制造与全球社会的新路径。
当中国的新能源车驶向世界,它们输出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全球合作的新范式:以绿色发展为共识,以开放姿态重塑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