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汽配圈一篇题为《摩擦一号墨西哥工厂盛大开业,书写全球制动行业新篇章》的文章引发行业广泛关注,高点击量的背后,藏着整个汽配行业对 “破局” 的迫切渴望。自 2020 年起,汽配市场疲软的信号愈发明显,价格战与市场份额争夺战愈演愈烈,不少厂商深陷 “为抢市场而拼低价” 的泥潭 —— 可这条路,从来都是死路一条。(点击阅读:《摩擦一号墨西哥工厂盛大开业,书写全球制动行业新篇章》)
一、内卷困局:价格战是 “双输” 的恶性循环
当下汽配行业的 “内卷”,早已不是简单的竞争,而是一场消耗殆尽的内耗。为了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占据一席之地,不少企业陷入 “你降价我更降” 的怪圈,却忽略了一个核心事实:价格战没有赢家。正如行业共识所言,参与内卷的结果必然是 “饿死自己、卷死同行”—— 企业利润被压缩到极致,连维持基本运营都成难题,更谈不上投入资金进行创新与研发;而整个汽配后市场的生态链也会被破坏,劣质低价产品充斥市场,最终损害的是所有从业者与消费者的利益。
更可怕的是,价格战一旦陷入便难再翻身。没有合理的价格支撑,企业失去了持续发展的 “造血能力”,只能在低价竞争中不断消耗自身,最终要么被迫退出市场,要么在同质化竞争中逐渐失去竞争力。这种 “僵化思维” 下的挣扎,恰恰印证了那句话:“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僵化的思维”,当行业集体困于内卷,亟需的正是跳出循环的勇气与路径。
二、破局关键:摩擦一号的 “另辟蹊径” 之路
就在多数企业还在国内市场 “贴身肉搏” 时,摩擦一号的选择让行业看到了新可能 —— 布局海外工厂,开辟全新赛道。不同于盲目跟风的扩张,摩擦一号的海外布局,是对行业困局的精准突破:当国内同行还在为价格战焦头烂额时,它已通过收购德雷威位于墨西哥的工厂,跳出了内卷的漩涡,实现了从 “存量竞争” 到 “增量开拓” 的转变。
这一选择的价值,不仅在于 “走出去”,更在于为行业提供了 “破局范本”。此前,不少从业者在迷茫中徘徊,以为行业只能在价格战中 “死磕”,而摩擦一号用实际行动证明:“原来还能这样走”。它打破了常规路径,以海外工厂为支点,既规避了国内内卷的消耗,又打开了全球市场的新空间,这种 “另辟蹊径” 的思路,正是行业发展的核心 —— 唯有摆脱僵化思维,才能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三、海外建厂的 “制胜密码”:选对位置 + 吃透政策
摩擦一号墨西哥工厂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精准把握了 “选对地方” 与 “洞悉政策” 两大关键。其华雷斯工厂的选址,本身就藏着深意:位于墨西哥北部美墨边境,距离美国本土仅 15 公里,相当于日常通勤的距离。这一位置优势,让产品能快速触达美国市场,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与交付周期,响应速度远胜国内企业;同时,依托美加墨协议的零关税政策,工厂直接打破了国际贸易壁垒,成本竞争力显著提升。
更重要的是,摩擦一号的 “出海” 绝非盲目布局,而是基于战略考量的精准落子 —— 在收购德雷威工厂后,其并未止步于沿用既有资源,而是进一步斥资对原有生产制造体系进行全面升级优化。依托摩擦一号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搭配高端化的制造设备,再辅以高效严谨的全流程检验检测机制,从技术研发到生产落地,再到品质把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品质制动类产品制造闭环,最终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能达到行业领先的品质标准。
与此同时,摩擦一号还同步构建了快速服务与快速响应机制,能够根据全球不同区域客户的需求差异,及时调整服务策略、高效解决客户问题,真正实现了以高品质产品为核心、以敏捷服务为支撑,为全球各地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制动解决方案。这种 “技术+设备+品控+服务” 的多维保障,让其海外布局不仅具备生产能力,更拥有了面向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跳出内卷,方能看见新机遇
摩擦一号的案例,给深陷内卷的汽配行业上了生动一课:价格战从来不是出路,只会将行业拖入 “集体衰退” 的深渊;而 “另辟蹊径” 也不是空谈,需要企业以全球视野寻找机遇,更需要在海外布局中精准把握 “位置” 与 “政策” 的核心。
对于更多汽配企业而言,与其在存量市场中消耗精力,不如跳出僵化思维 —— 像摩擦一号一样,在政策红利与区位优势中寻找新赛道,在技术创新与品质升级中筑牢竞争力。毕竟,没有永远疲软的市场,只有不愿突破的思维;破局的关键,从来都在 “向内卷说不” 的勇气,和 “向外寻新机” 的智慧。
本文为汽配圈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