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下楼开车,刚拧钥匙就听见发动机 “哒哒” 响得厉害,转速表指针一下子窜得老高。旁边车位的大叔正怠速热车,看见我就喊:“姑娘别急着走,多热两分钟,不然发动机该坏了!”
我这心里犯嘀咕了,之前听 4S 店的人说现在的车不用长时间热车,到底听谁的?说实话,我以前也傻过,冬天零下几度的时候,能在车里怠速等十分钟,脚都冻麻了还不敢动,就怕伤着车。
其实吧,热车这事儿还真有讲究,但不是越长越好。我后来特意翻了自家车的说明书,上面写着启动后 30 秒就能走,当时还以为看错了。直到上次去做保养,修车师傅跟我说,现在的发动机技术跟以前不一样了,老早的化油器车才需要长时间热车,现在的电喷车没那么娇贵。
你别说,这原理还挺有意思。冷车的时候机油都沉在底壳里,粘度大得跟蜂蜜似的,得等发动机转起来,机油才能跑到各个零件缝隙里润滑。但原地怠速的时候,发动机负荷小,产的热量少,升温反而慢。修车师傅说,还不如慢慢开着走,让变速箱油、刹车油也都活动起来,这才是真的 “全面热车”。
我试过一次,启动后系好安全带、调完后视镜,也就十几秒的功夫,转速表指针往下掉了些,这时候挂 D 挡慢慢开。刚开始别踩大油门,转速控制在两千转以内,等水温表的指针慢慢爬上来,再正常加速。这么开了大半年,发动机声音确实没以前那么糙了。
不过有回冬天,我急着上班,启动后立马就踩油门超车,结果发动机 “嘶吼” 得特别难听,吓得我赶紧松脚。后来查资料才知道,低温下猛加速,机油还没润到位,零件磨损得厉害,搞不好还会积碳,火花塞也容易坏。真的,这事可不能马虎。
对了,混动车的朋友可得注意,要是纯电续航不够用,切换到燃油模式的时候,也得跟燃油车一样热车。我邻居开混动车,上次没热车就猛踩油门,结果发动机故障灯亮了,花了不少钱修。
以前总听人说 “等转速降到八百转再走”,我试过好几次,盯着仪表盘等半天,其实没必要。车子没那么矫情,启动后只要不激烈驾驶,它自己会慢慢调节到最佳状态。倒是长时间怠速,不仅费油,还会增加污染物排放,三元催化器也容易出问题。
我现在的习惯是,不管冬天夏天,启动后先等个十几秒,趁这功夫看看轮胎,或者擦擦挡风玻璃上的灰。然后挂 D 挡,轻点油门慢慢开,大概开个一两公里,水温上来了,车也就 “苏醒” 过来了。
说真的,比起纠结热车多久,更重要的是别犯那些伤车的错。比如冷车就猛踩油门,或者原地热车太久。毕竟车是用来开的,太小心翼翼反而累人,但该注意的地方也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