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车友群,杭州那位小鹏车主的吐槽看得我一愣一愣的。2022 年买的 P7,去年冬天点了个 “优化冬季续航” 的 OTA,结果加速直接从 6 秒多变成 10 秒出头,现在超车前都得先掰着指头算电量。你说这事儿怪不怪?明明是奔着续航去的,反倒把驾驶体验给优化没了。
说实话,现在车企都把 OTA 吹成 “车越开越新” 的法宝,尤其续航优化这块,更新提示看得人眼馋。埃安去年那波升级就挺神,直接把充电速度提了不少,据说半小时能从 30% 充到 80%,我朋友那台 AION S MAX,现在充电时打局游戏的功夫,续航就回来了一大半。这才是车主想要的升级啊,不用专门找品牌充电桩,随便找个快充桩就能用,多实在。
但踩坑的也真不少。不止小鹏,特斯拉、蔚来都有车主说升级后动力受限,奇瑞 QQ 冰淇淋甚至出现过升级半年后突然提不起速的情况。我之前还以为是个别问题,直到看车质网上的投诉堆了一堆,才发现这事儿挺普遍。最气人的是找售后,人家要么说 “主观感受”,要么拿同款升级车来对比,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其实正经的续航优化还是有的,沃尔沃那个 Range Assistant 应用就挺良心。升级后能实时显示电耗,还能自动调空调省电,虽说没说具体能多跑多少,但至少不会偷偷砍动力。比亚迪更直接,汉 DM-i 直接通过 OTA 把油耗往下调了不少,虽说数字变化不大,但长期开下来能省不少钱。这些才是真・优化,不是拆东墙补西墙。
我记得去年冬天帮我爸升级他的电动车,提示说 “优化电池管理”,当时还特意问了 4S 店,生怕踩坑。升级后确实感觉掉电慢了点,尤其是开暖风的时候,以前掉电跟流水似的,现在能多撑个十几公里。不过有次急加速,明显感觉动力比平时软,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后来才发现是低温保护,温度上来就好了,虚惊一场。
现在车企 OTA 更新越来越频繁,理想、宝骏这些品牌动不动就搞 “双月大版本” 升级,又是智驾又是座舱的。但说真的,车主最在意的还是续航和可靠性。像威马以前的 “锁电门”,明明是续航缩水,偏要说是优化,这种操作太伤人心了。还好现在有新规了,OTA 升级得备案,涉及性能变更的还得拿许可,多少能管点用。
前阵子跟开沃尔沃 XC40 Recharge 的邻居聊天,他说升级后多了个预处理计时器,冬天出门前能提前给电池预热,续航确实稳了点。但他也吐槽,车企总喜欢把简单的功能说得特玄乎,什么 “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其实就是把基础功能包装了一下。
真的,OTA 这东西就是把双刃剑。碰到埃安那种实打实提升充电速度的,或者比亚迪优化油耗的,简直是捡到宝;可要是碰到为了凑续航砍动力的,那真是花钱买罪受。我现在帮朋友看车,都得提醒一句:收到 OTA 提示先别急着点,去车友群逛一圈,看看有没有人踩坑再说。
有时候觉得挺矛盾的,新能源车的魅力不就在于能不断进化吗?但这种进化得是往好里走啊。要是为了那点续航牺牲安全和体验,那还不如不升级。希望车企能多听听车主的声音,别光盯着数据好看,实际用着舒服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