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晚间,四川省商务厅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0月18日00:00起,暂停实施四川省2025年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政策。
几乎同时,合肥市商务局也发布公告,表示将自2025年10月24日0时起,暂停实施我市2025年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两地政策调整均指向“中央和省级补贴资金实行总额控制,用完即止”的预算限制。这一变动意味着两大省份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正式退坡,正引发汽车消费市场的连锁反应。
两地商务部门在公告中均明确,政策调整是基于“中央和省级补贴资金实行总额控制,用完即止”的要求。
这一动态并非孤立事件。自2025年7月起,安徽六安、芜湖、黄山等城市已陆续暂停置换或报废补贴,河南、内蒙古、贵州等省份也跟进调整。
政策暂停的公告引发市场迅速反应,部分消费者争抢“末班车”机会。
合肥某汽车4S店销售经理透露:“公告发布后,到店咨询‘报废+购车’的客户量激增3倍,部分热门新能源车型的提车周期已从15天延长至25天。”
面对补贴政策暂停,车企也在积极应对。业内预测,11月起合肥本地车企可能推出“补贴接力”活动,通过现金优惠、金融贴息等方式填补补贴空缺,尤其是库存压力较大的燃油车品牌。
同样在十月,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也迎来重大调整。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宣布,2026年起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续航要求将从43公里提升至100公里。
这一政策变化已促使部分新能源车企推出“购置税兜底”方案。理想、问界、极氪等品牌纷纷为消费者提供跨年补贴方案,以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购车成本上升。
汽车补贴政策的动态调整反映了我国汽车消费刺激正从“政策补贴驱动”向“市场需求驱动”过渡。
对消费者而言,若确有“旧车报废+新车购置”的刚性需求,需抓住最后的倒计时窗口;若需求不迫切,可关注后续车企自主优惠与2026年政策动态。
有消费者表达了更为理性的观点,合肥市民张先生表示:“虽然补贴诱人,但不想为了赶时间买‘不合适的车’,更关注后续车企是否会推出‘无补贴时代’的优惠政策。”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将推动企业推出更高性能车型,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低能耗的需求,实现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双赢。
补贴退坡的影响已初步显现。随着年底临近,汽车市场的政策驱动效应正在减弱,技术驱动和产品力竞争正成为主旋律。
根据政策安排,2026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还将进一步调整,从全额免征改为减半征收,同时提高享受税收优惠的技术门槛。
未来两月,汽车市场将逐步进入“后补贴时代”,车企的产品策略和促销手段将面临更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