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浪潮奔涌的今天,职业院校如何与行业巨头同频共振,共育未来产业人才?一场跨越校企边界的深度对话,正在小米超级汽车工厂(北京)悄然展开。
10月16日下午,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钟文宇率领一支由教学与管理核心骨干组成的代表团赴小米超级汽车工厂参观交流。代表团成员包括:学院纪委书记黄建平、旅游烹饪学院院长叶敏、智能制造学院院长侯柏林、电子与汽车学院院长王淑燕以及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负责人曹捷。
小米集团对此次访问给予了高度重视。由技术委办公室主任、产业标准部总经理周珏嘉博士,产教融合顾问、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滕冲,技术委员会商务副总监申达以及技术委员会项目经理何山共同出席了交流活动。双方团队齐聚一堂,共绘校企协同育人新蓝图。
携手行业巨头,共绘融合蓝图
下午15:30,交流会准时开始。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商务副总监申达致欢迎辞。周珏嘉博士随后系统介绍了小米产教融合规划与发展蓝图。他指出,随着小米手机、智能家居、汽车等业务的全面智能化,对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正急剧增长。
他特别强调,小米期待将企业技术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融入教学体系,助力学生快速成长,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周博士还表示,小米汽车工厂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制造高地,对多样化人才求贤若渴。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钟文宇对小米的飞速发展表示高度赞赏,并介绍了学院的办学特色与成果。他明确指出,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职业教育必须紧跟产业变革步伐。
对于未来,他提出了清晰的方向:“我们希望与小米集团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重点在课程共建、师资培养、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他进一步表示,将充分发挥学院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与汽车等专业优势,与小米的技术需求紧密对接,共同培养出更符合产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共商育人大计,推动学岗对接
在讨论环节,双方围绕“教学与产业深度融合”展开了务实交流。申达副总监分享了小米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成果,并表示期待与院校共同构建学岗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个重要的合作基础是,惠州城院申报的《基于小米生态链智能产品面向高职教学的“教-研-产”实践研究》项目已成功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项目名单。该项目以小米生态链智能产品为依托,致力于打造“技术同步-场景真实-师资过硬-供需匹配” 的产教融合闭环。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向小米赠送了由学院教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惠州东平窑研究院院长余小伦设计的--东坡盏及西湖陶瓷盘,寓意着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走进智能制造第一线,感受科技脉搏
下午16:30,学院代表团在小米代表的陪同下,深入智能制造核心区域进行实地参观。
在汽车工厂展厅,一辆海湾蓝色SU7静置于悬吊展台上,与镜面反射共同构成完整的莫比乌斯环(象征无限与融合的数学概念),成为全场焦点。在综合楼展厅,代表团成员观察了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一种高安全性车身结构),并亲身体验了智能座驾的科技感。
随后,代表团乘坐摆渡车深入压铸、冲压、车身等核心车间,亲眼见证智能制造的真实场景。车间内,机械臂有条不紊地密集作业,智能机器人精确完成安装。200多道关键工序、700多个机器人、91%自动化率,最快每76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的高效节奏,让所有人深感震撼。
共创未来之路,锚定合作方向
下午17:30,参观活动圆满结束。此次访问虽短,却为双方未来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惠州城职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了宝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