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召回超11万辆汽车,1451亿王传福再迎新挑战
创始人
2025-10-21 05:16:31
0

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雷达Finance)

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股神”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清仓风波”余温未散,这家新能源汽车巨头便又迎来新的考验。

10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一则召回公告,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根据相关条例要求,启动共计115783辆汽车的召回计划。

雷达财经了解到,本次召回活动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涉及两个批次车辆,包括2015款唐系列汽车44535辆和元Pro纯电动汽车71248辆。

前述车型分别存在元器件设计选型问题和生产制造问题,均可能导致安全隐患。比亚迪表示将免费为召回车辆进行更新、维修。

除了召回风波,比亚迪的业绩表现也正面临阶段性挑战。根据2025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但第二季度,比亚迪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近三成,而这是其自2022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利润下滑的情况。

尽管利润端承压,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仍较为稳固。2025年第二季度,比亚迪以22%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销量超过85万辆。

不过,市场表现跻身“行业老大”的比亚迪,也有“销量焦虑”。9月有消息称,比亚迪已将2025年销量目标下调16%,从年初设定的550万辆调整至460万辆。即便目标已下调,但要达成这一目标,比亚迪在第四季度仍需承担不小的销售压力。

从行业大环境来看,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利润为4623亿元,同比下降8%;而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降价力度更是达到10.8%。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规模扩张与保证盈利之间找到平衡,已成为包括比亚迪在内的所有车企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存在安全隐患”,比亚迪召回超11万辆汽车

10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重磅消息,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两项召回计划,共计召回车辆11.58万辆。

根据官方公告,比亚迪此次召回分为两个批次。第一批次召回编号为S2025M0165I,涉及2015年3月28日至2017年7月28日期间生产的2015款唐系列汽车。

该批次车辆由于元器件设计选型问题,可能导致驱动电机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主动泄放功能异常,极端情况下会造成电路板烧蚀,车辆纯电驱动模式失效,存在安全隐患。

第二批次召回编号为S2025M0166I,涉及2021年2月6日至2022年8月5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元Pro纯电动汽车,共计71248辆。

该批次车辆由于生产制造问题,可能导致动力电池密封垫安装不到位,引起密封性下降,若长时间高速涉水,可能造成动力电池进水,绝缘性能下降,极端情况下动力电池输出功率降低,存在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依据《汽车产品召回编号规则与编号应用》(GB/T39061-2020),末尾字母“I”代表的是受调查影响召回。

此次发布的召回公告中也提到,本次比亚迪召回活动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

比亚迪方表示,将委托授权经销商免费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进行维修。为消除安全隐患,唐系列汽车将更新软件,泄放方式变更为电机泄放;元Pro纯电动汽车将使用专用密封胶补强动力电池壳体,恢复防水功能。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将通过比亚迪王朝授权经销商以挂号信、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用户此次召回事宜。

值得一提的是,除比亚迪外,年内其他汽车厂商也曾发布召回计划。今年年初,特斯拉中国就曾召回超120万辆电动汽车,计划通过OTA免费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升级软件以解决后视摄像头功能异常、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软件等问题。

9月,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召回包含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

据悉,本次小米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在10月17日举办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副主任王乃铝透露,截至2025年9月,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1.2亿辆,其中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召回的有652次,涉及车辆6378.86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

有声音认为,比亚迪此次召回事件,反映出新能源车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质量管控挑战。从短期来看,大规模召回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但从长远视角出发,及时发现并解决产品问题,有助于企业提升品牌信誉与用户信任度,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盈利面临严峻挑战,“全球销冠”也有“销量焦虑”

天眼查显示,王传福为比亚迪的实际控制人。在此前揭晓的《2025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中,王传福的身家高达1451.4亿元,创下了其个人登上该榜单以来的财富新高。

然而,此次召回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正值比亚迪业绩出现波动的关键时期。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尽管在收入端保持稳健增长,但公司在利润端却面临着显著的压力。

回看2022年至2024年,比亚迪历年中报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6.35%、204.68%、24.44%,呈现出逐步放缓的态势。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该项指标的增速进一步放缓至13.79%。

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比亚迪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0.38%至91.55亿元,但第二季度其归母净利润仅为63.56亿元,同比下降近三成,而这是比亚迪自2022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况。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比亚迪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盈利仅为63.56亿元人民币,远低于市场预估的100亿元人民币。

市场原本预期比亚迪上半年的净利润能够达到180亿元左右,但实际仅为155.11亿元。

有分析认为,这种预期与实际的差距,主要源于第二季度汽车行业价格战加剧、公司毛利率收缩以及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等因素。

尽管面临利润下滑压力,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依然稳固。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长26%,比亚迪以22%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销量超过85万辆,同比增长15%。

在销量排名方面,比亚迪、吉利和特斯拉分别以22%、10%和8%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三。比亚迪在欧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海外销量表现强劲,出口量超过25万辆,占总销量的22%。

据比亚迪披露的销量数据,今年上半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14.6万辆,同比增长33.04%。其中,海外市场销量超47万辆,同比增长130%,已超过去年全年销量总和;海外实现收入1353.58亿元,同比大增50.5%,收入占比升至36.5%,成为业绩的一大亮点。

不过,比亚迪的销量增长,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大幅降价和促销手段实现的,这无疑对其盈利能力造成了挤压。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比亚迪获得政府补助68.7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比重超四成,这意味着比亚迪仍然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

进入第三季度,比亚迪的销量表现进一步承压。今年7月、8月,比亚迪的销量增速均不足1%,增长放缓迹象明显。

此外,9月初还有消息称,比亚迪已将2025年销量目标下调16%,从年初设定的550万辆调整至460万辆。有媒体就此消息向比亚迪求证,比亚迪方面表示“不予回应”。

随后,比亚迪9月公布的产销数据显示,9月公司销售汽车39.63万辆,同比下降5.52%。截至9月底,公司累计销售约326万辆车。

若以年度460万辆车的销售目标计算,比亚迪若想顺利达成此目标,在今年仅剩的3个月时间里,平均每月需达成44.67万辆的销售业绩。

然而,回顾其前9个月的表现,比亚迪平均每月销售量仅为36.22万辆,由此可见,比亚迪后续面临的销量压力依旧不容小觑。

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价格战”下如何突围?

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正日益激烈。2025年,一场“价格风暴”在中国汽车市场猛然掀起。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5年1至9月,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算术平均达到2.1万元,降价力度达到10.8%。

10月19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表示,今年9月份有23款车型降价(去年同期36款和2023年同期11款),当前市场保持相对稳定。9月,新能源车的促销力度维持在10.2%的中高位水平,较同期增加2.6个百分点,较上月微增0.7个百分点。

比亚迪在其发布的半年报中也指出,年内,中国汽车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出现“一口价”、“过度营销”等行业乱象,竞争愈演愈烈,极大地扰乱正常的商业秩序,阻碍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自身也是这场“价格战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今年5月,比亚迪官方推出限时“一口价”或限时补贴的促销活动,涉及王朝网、海洋网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最高补贴优惠可达5.3万元。

紧接着,吉利、奇瑞等品牌纷纷跟进:吉利银河推出“百万福利”活动,全系享受限时补贴,其中星愿限时补贴价5.98万元起;奇瑞汽车携旗下四大品牌推出“百亿厂补”活动,其中瑞虎3X卓越版下探至3.49万元起售。

持续激烈的价格竞争,给车企玩家们的盈利能力带来巨大压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报告指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4623亿元,同比下降8%。而这一趋势或在2025年延续,行业整体面临严峻的盈利考验。

面对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所带来的挑战,比亚迪选择加大研发投入来构建技术壁垒。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到308.8亿元,同比增长53.05%,增速大幅超过同期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增速,占同期营收的比例达8.3%。

这一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新车型开发等方面,如比亚迪通过全栈自研将高阶智驾门槛拉低至7万元级别。

有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从短期来看,它能让消费者切实享受到实惠,也推动了技术的快速普及。但长期来看,它会导致行业利润持续下滑,还可能因成本压缩滋生质量隐患。这本质上是行业转型的阵痛,企业需在生存与创新间找到平衡,既要规避“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更要通过技术突破与价值竞争,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一个好爸爸,抵过所有伟大的教育... 文/婷妈 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妈妈的爱细腻如春雨,润物无声;而爸爸的爱则厚重似山峦,沉稳可靠。 ...
中高考英语必背固定搭配200组... 奇速英语AI伴学自习室中高考英语必背固定搭配200组(完整版) 第一优先级(年年考·核心必背·50...
高市早苗或当选日本首位女首相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1日,日本国会众议院及参议院将举行首相指名选举。分析称,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
2025版鲁科版(五四制)小学... 本教材的基本介绍: 本套2024版鲁科版(五四制)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电子课本是由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
日本新执政联盟“阁外合作”,能... 日本自民党近期在经历新总裁选举引发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后,终于在20日找到了新的执政盟友,与维新会签署...
美国AI产业链财报季前瞻,这家... 本文作者:董静 来源:硬AI 巴克莱在美国半导体第三季度财报季前夕发布最新研报,对AI产业链投资策略...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让他自律... 文/婷妈 养孩子就像种一棵树,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茁壮成长,成为笔直挺拔的栋梁之材。 然而...
李在明宣称:韩国要成为全球第四...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月20日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说,将在2030年前投入超预期预算,用于国防...
机构: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端侧AI... 10月20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AI眼镜)市场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