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协同链接全球 山东重工彰显“挑大梁”硬核担当
创始人
2025-10-21 18:21:12
0

海报新闻记者 闫晓辉 青岛报道

10月18日,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青岛召开,吸引了来自140多个国家的近3000名合作伙伴齐聚一堂。作为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领先集团,山东重工此次展出规模创企业史上之最,携旗下潍柴、中国重汽、山推股份等海内外品牌近300款展品亮相,尽显科技实力与工业魅力。从过去凭借核心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成为行业示范标杆,到如今以百亿研发投入、全球化品牌矩阵持续领跑,山东重工正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在新工业革命中探寻新制高点,致力于推动生态产业价值增值,为全球装备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4400亿元,持续领跑行业

在全球装备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今年1-9月,山东重工收入实现接近4400亿元,增长超过9%,持续领跑行业并赢得全球客户认可。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实现健康发展”,山东重工集团总经理王志坚坦言。

近年来,山东重工在核心业务板块持续深耕自主科技创新,以对标全球装备制造业前列水平为目标,聚焦动力链、整车整机两大关键领域坚持高强度科技研发,凭借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彰显行业领先实力。

在发动机领域,旗下潍柴品牌连续4年4次刷新全球本体热效率纪录,目前其柴油发动机本体热效率已突破53%,再度夯实全球动力技术领先地位;在整车领域,中国重汽、陕重汽不断加速新品迭代,其中,中国重汽黄河重卡风阻系数低至0.286,充分展现出山东重工在整车设计与制造领域的顶尖水准。

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的落地,不仅为山东重工构建起核心竞争壁垒,更以实打实的技术实力,为当前及未来合作客户筑牢发展信心,为全球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中国智造”动能。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60%,全产业链协同深耕国际市场

产业的壮大,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共振。在全球装备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产业链协同已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巩固核心优势的关键支撑。“协同发展”与“竞合”正是山东重工的优势所在,得益于对全产业链的协同整合,山东重工旗下的发动机等动力产品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在10月17日举行的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青岛)-新闻发布会上,“协同”成为现场提及频率最高的热门词汇。

山东重工集团总经理王志坚认为,全产业链的整合与布局已经成为山东重工集团的发展优势之一。“用集团品牌发布做背书,对于终端客户、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进一步增强信心会起到很大的协同、帮助作用。”

面对全球市场竞争,潍柴海外并购的企业全部实现盈利,并保持稳健增长。山东重工集团副总经理、潍柴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马常海认为,海外并购企业盈利得益于山东重工集团国际化并购战略的正确执行和高效落地。“协同化是成功的核心密码之一。”

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山推股份总经理张民信心满满,“我们最大的机遇来源于山东重工集团全产业链的优势,国内没有一家竞品有像我们集团的发动机、高端液压件的配套能力,再加上山推自己所独有行业内公认的底盘件和结构件的优势,未来,我们的供应链更加稳固,并且还会与潍柴、重汽等兄弟单位在电控、设计等方面做到协同,确保产品的优势。”

战略升级、科技创新、集团协同,山东重工集团海外业务三位一体的模式,让中通客车成为海外业务市场的受益者。近期,中通客车在迪拜、吉尔吉斯斯坦、新加坡、智利屡获大单,不断突破出口市场。中通客车董事长王兴富透露,山东重工集团提前进行国际化战略布局,中通客车抓住发展机遇,加快网络布局,推动研发、标准、服务、配件一体化走出去,实现了品牌升级。“依托山东重工集团商用车全产业链优势和潍柴重汽等单位的紧密合作,销售渠道、研发平台、服务网络、售后服务配件的支撑都做到了数据共享、资源共用,实现了资源协同。正因为有了这些支撑,让我们有了底气。未来,我们对中通客车在海外的发展充满信心。”

136亿元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深度本地化

科技创新与深度本地化同样是本次大会的高频热词。

近年来,山东重工坚持走自主科技创新之路,针对动力链、整车整机坚持高投入的科技研发。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重工研发费用投入达136亿元,研发强度保持4.2%的高位水平;为持续巩固技术优势,今年该集团将继续按此强度推进研发投入,为创新突破提供坚实保障。

王志坚强调了坚持产品科技创新能力与高端竞争力重要性。“不管是本土还是海外供应商,要坚持走深度本地化道路,跟着集团整车整机本地化的步伐快步走出去,才能共同抢抓未来的市场机遇,实现合作共赢。”

依托山东重工集团资源协同优势,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潍柴雷沃智慧农业董事长王桂民表示,公司每年投入研发费用10亿元,深耕“中国+欧洲+日本”全球创新布局,整合全球可以为雷沃所用的科技资源,解决高端智能农机的关键技术,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迅速提高潍柴雷沃智慧农业产品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出海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市场扩展问题,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势,成为企业的新机遇和新方向。山东重工集团副总经理张更生强调了“深耕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全面推进山东重工旗下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当地化,实现当地化团队、当地化管理、当地化制造、当地化研发。适应我们的客户,让我们的合作伙伴更赚钱,才能共赢。”

近年来,中国重卡出口总量大幅增长,品牌认可度持续提升,在全球重卡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正是受益于企业的本地化策略。中国重汽的深度本地化之路由来已久。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刘正涛公布了最新的成绩单,“今年1-9月份,中国重汽重卡出口销量实现11.1万辆,同比增长24.5%,保持中国重卡出口首位,其中9月份单月重卡出口首次突破1.5万辆,又一次刷新中国重卡出口行业的新纪录。”中国重汽从2004年开始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至今已经连续21年位居重卡出口首位,在海外建立了230家经销商400个服务网点,拥有30家工厂,成为产业出海的典范。

潍柴走出了别具一格的国际化路径,山东重工集团副总经理,潍柴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马常海表示,截至目前,潍柴集团在海外并购了10余家企业且全部实现盈利,潍柴的整个海外业务收入已经占到潍柴所有业务收入的约46%,国际化程度处于高位。“一方面,我们把潍柴的文化和管理模式导入到当地,在当地加大投资,进行产能扩张,深入人心,得到对方的拥护才能快速发展。另一方面, 让海外企业在山东国产化落地,把技术和产品拿到国内来,为我所用。”

深化海外产业布局,是中国商用车在国际市场发展必不可缺的要素。陕重汽集团总经理支保京表示,“后续将强化海外本地化生产,更精确地响应客户需求,缩短交付周期,节省成本。”

中通客车同样在积极布局本地化策略,中通客车董事长王兴富表示,“根据市场发展要求,我们正在进行本地化部署,在欧洲等地设立子公司,加大渠道建设。在研发、生产、工艺、质量检验等环节都成立了海外市场专门团队,专心、专注地为客车海外业务服务。”

当新能源与 AI 赛道的机遇与全球市场的挑战交织,山东重工已然凭借三位一体的海外发展模式、全产业链的协同优势、持续加码的研发定力,筑牢了前行根基。面向未来,山东重工必将继续以战略前瞻引领行业变革,以技术突破赋能产业升级,以协同共生链接全球伙伴,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中持续领航,为全球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中国动能”,书写更多跨越国界、互利共赢的产业新传奇。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原创 中... 近年来,印度一直试图塑造自己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形象,借此吸引西方资本转移投资。然而,期望与现实之...
美国可能对华加征关税?外交部回... 11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法新社记者提问,美国财长贝森特昨日表示,如果中国继续阻...
“脑健康青年基金-睡眠健康创新...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11月1日,在第十八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期间,由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设立...
ETF主力榜 | A500ET... 2025年11月3日,A500ETF基金(512050.SH)收平,主力资金(单笔成交额100万元以...
华安基金的食品饮料ETF基金(... 11月3日,食品饮料ETF基金(516900)报收0.607元,收平盘,成交金额1246.9万元。主...
华安基金的新能源车ETF基金(... 11月3日,新能源车ETF基金(516660)报收1.143元,收跌1.64%,成交金额2359.9...
华安基金的科创芯片ETF基金(... 11月3日,科创芯片ETF基金(588290)报收2.287元,收跌1.42%,成交金额3.19亿元...
11月3日极米科技涨9.04%... 证券之星消息,11月3日极米科技(688696)涨9.04%,收盘报111.89元,换手率4.66%...
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下跌 30年期... 每经AI快讯,11月3日,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11%报116.510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