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我前往合肥诗莉莉·山南钓影园Via度假村的汉智驾版加推上市发布会合肥站的活动,让我看到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从“参数内卷”到“体验革命”。比亚迪汉智驾版的上市,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用场景化体验完成了智能驾驶从“可用”到“愿用”的关键跨越。
这场发布会的破局之处,在于它彻底颠覆了传统发布会的单向输出模式。当其他品牌还在PPT里堆砌算力参数时,比亚迪选择让用户亲手触摸技术温度:从城市场景的自动跟车到高速场景的智能巡航,从智趣DIY体验区到一对一深度交流,每个环节都在模糊主机厂与用户的边界。这种“体验先行”的策略,恰恰击中了智能驾驶普及的核心痛点——用户不是不需要智能驾驶,而是需要“能感知、敢信任、愿使用”的智能驾驶。
技术层面,汉智驾版的突破远不止于续航数字。DM-i智驾版245km纯电续航与3.49L超低油耗的组合,本质上是对“可油可电”场景的精准解构;而“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提供的行车/泊车双场景辅助,更通过高速爆胎稳行、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将安全防护从被动防御升级为主动预判。最让我触动的是车载冰箱、智能防晕车系统等细节——这些看似“非核心”的配置,恰恰构成了用户愿意为智能驾驶买单的情感纽带。
站在行业视角,比亚迪的策略暗含着对“智能化下半场”的深刻理解。当友商还在比拼激光雷达数量时,比亚迪选择将技术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比如语音点单支付的场景创新,或是怀挡式换挡机构带来的座舱空间优化。这种“技术为基,体验为王”的路径,本质上是对用户真实需求的回归——智能驾驶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每一次通勤的轻松感、每一场长途旅行的安心感中。
当“百万热爱”从营销口号变为可触摸的体验,当“越级进享”从参数对比变为场景共鸣,比亚迪汉智驾版的合肥首秀,或许正在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的发布逻辑——不是技术的秀场,而是用户与科技的和解仪式。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