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选择和使用机油添加剂呢?下附统一新能源搜寻到的实用清单:
1.先看说明、查配方:正规品牌会明确标注活性成分和适用范围(发动机类型、燃油种类、是否可用于带催化器车型等)。若标签模糊或夸大,敬而远之。
2.与机油类型匹配:如果你的车需要低磷配方(为保护催化器),不要随便选含高磷的抗磨剂。若是最先进的合成全合成油,本身成分已很强,额外添加必须谨慎。
3.看成分:常见可靠成分有洗涤分散剂、锌基抗磨剂(但需注意含量)、抗氧化剂、摩擦改进剂等。若发现“工业溶剂”“不明化学成分”,别用。
4.购买正规品牌和渠道:别图便宜买来路不明的“神药”。拉回家省下一点钱,很可能换来更高的维修费用。
5.严格按说明用量:不要“多多益善”。超过推荐量可能造成副作用,例如形成沉淀或改变油膜特性。
6.先少量试用并观察:加完后观察耗油、怠速、排气、杂音是否有改善。若出现异常,立刻停用并换油清洗。
7.定期换油保养仍是第一要务:添加剂不替代机油定期更换、滤清器更换和发动机检修。
看清楚了吗?没看明白下面还有,那些“听起来很牛”的添加剂类别可能只是为了营销你的噱头。
1.节油类:靠摩擦改进剂减少摩擦,理论上能节油,但实际节油幅度通常很小(几百分之一到几个百分点)。若有人夸大到“20%节油”,要当骗子看。
2.清洗类/燃油系统清洗:有一定效果。燃油喷嘴、进气系统的碳积累可以被化学清洗剂部分溶解清除,改善喷雾和燃烧。但深层积碳、机械卡滞仍需机械清理。
3.磁性/陶瓷类“神秘科技”:市面上有些号称“磁性能吸附铁屑”“陶瓷微粒修复金属表面”的产品,科学证据稀薄,很多是噱头。磁铁确实能抓住铁屑,但它并不能使表面焊接修复;陶瓷微粒若进入润滑系统反而可能造成磨损或堵塞。
4.密封件膨胀类:某些添加剂号称能让老化密封圈恢复弹性、停止漏油。轻微密封件硬化可能有短期改善,但对严重裂纹或缺损无效,有可能影响橡胶材质并与油品反应产生副作用。
5.涡轮和高性能发动机专用添加剂:涡轮增压发动机对润滑和温度更敏感,需谨慎选择专用添加剂并优先听厂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