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新能源车企“限时兜底”,意向购车者该如何抉择?
创始人
2025-10-28 00:39:56
0

编者按:

新能源购置税减免这波红利还剩最后的两个月,多家车企纷纷挂出了“兜底海报”试图抢占这趟末班车。而有意向近期购车的用户,究竟是该在车企那边占个名额“提前”锁单;还是继续当个等等党,看看后续的情况如何发展?假如“错过了”,又到底会有多大的损失?

小马打算年底前购置一辆心仪已久的新能源汽车,但苦于首付款还差一部分,想等着年终奖发下来再行出手。然而销售人员三天两头发来催促购车的建议,告知年底前若不办理相关的手续,将无法享受到“整份儿”的购置税减免补贴。

与此同时,朋友圈里也不断地在被刷屏,一张张日期醒目的免税补贴倒计时海报,仿佛也在提醒着小马:再不出手,损失的可是你自己。鉴于像小马一样纠结,甚至焦虑的用户还不在少数,笔者今天就来给大家算算账,分析分析看看是否情况真的如此急迫?

补贴退坡,消费者要多出多少“米”?

首先给部分搞不清状况的消费者算笔账,看看如果错过了这趟补贴末班车,他们究竟需要从荷包里多掏多少钱?

政策显示,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国目前仍在施行的新能源汽车全额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将正式切换到减半征收的新模式,且购置税减免上限为15000元。

那么究竟消费者买多少钱的新能源车,将会多掏腰包呢?

按照车辆购置税计算公式:

购置税=不含税价✖10%(裸车价➗11.3)

即从明年1月1日起,假如消费者购买一辆裸车价为1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那么其需交纳的购置税金额为

100000➗11.3✖0.5=4424.78元

由于补贴部分没有超过15000元的补贴上限,则消费者只需交纳不减免部分。

但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一辆裸车价为5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由于减免购置税金额超过了15000元,其应缴购置税总金额为:

500000➗11.3✖0.5(不减免部分)

+

500000➗11.3✖0.5-15000(减免部分)

=

29247.78元

而这接近3万元的购置税,在新规正式实施之前都是全额减免的,也就是说消费者明年买一辆裸车价50万元的新能源车将多掏近3万元的购置税款。

经过计算得知,裸车价在33.9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其补贴金额均超过了15000元,即需要交纳不减免部分+超出15000元减免部分的购置税。

简而言之,明年消费者买车33.9万元是个坎,低于这个指导价的减半交购置税,而高于这个价的还需要多付一部分超减免上限的金额。总之,无论你买什么价位的都将较之以往多付出几千甚至几万元的购置税。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计算方式均有一个前提,即减免车型必须满足三部门最新联合公告的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只有在产品达标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减免,不达标则不减税。

目前,多家车企发布的“兜底海报”,主要就是针对的这笔“多出来”的购置税款。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目前已发布该类政策的小米、问界、蔚来、理想还是刚刚出台政策的深蓝汽车,它们统统都设置了一个“兜底有效期”,有的是截止到11月3日24:00前锁单,有的则是到11月底。

车企“兜底”,究竟要出多少“血”?

正常情况来说,车企兜底的金额、所付出的代价,应该就是这笔“多出来”购置税款,可实际情况,或许还存在着一定的“变数”。

首先,几乎所有这些兜底海报都设置了“有效期”,你只有在此期间内完成相应的手续,后续若“因车企原因导致跨年预期”,你才能薅到车企们的“羊毛”,才能享受到相应的兜底政策。

其次,我们无法保证和预料到的是,车企在明年政策退坡后,会不会通过上新款、调售价的方式,来对此次的“兜底”,进行“回血”。进行一波“羊毛出在牛身上,猪买单”的神操作。

故而目前想要精准算出,车企到底要出多少“血”,还为时尚早。

此外,部分车企还有“隐藏大招”待使用。例如,在此前笔者探店过程中就发现,某品牌车型在笔者所在地无法享受省补地补的情况下,还能通过“异地开票”等手段,来为消费者“节约购车款”。

由于笔者所在的成都市已经暂停了省补,可当我们问及如何还能拿到补贴的时候,该品牌销售人员明确告知,可以通过开具海南省(当地的补贴仍在持续)的销售发票,来享受到当地的地补。

故而“国补退坡、地补来凑”的方式,或许也成为了部分车企促销的一种“办法”,它既没有自掏腰包来补购置税,还通过当地的地补来为消费者切实拿到了“实惠”。这也是目前无法判断车企究竟会出多少“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我们不否认大部分车企,无论是出于年度促销冲量也好,真心为了车主谋福利也罢,可能需要实打实的自掏腰包来兜底。

可我们在为这些车企点赞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身上的一些尴尬之处。

之所以车企会在兜底海报中加上一个“因车企原因导致”,实则在于自身的产能问题,对于集中产生的大量“锁单”,它们无法预计是否能够按时按量地进行交付。

这其实也是目前很多新势力车企身上的一大难题。一方面市场认可度较高,车主购车热情以及实际行动带来了大量的订单,另一方面又受限于产能瓶颈,有的交付周期竟长达半年甚至更久。

这对于部分车企而言,无异于是“甜蜜的烦恼”。它们或将拿出真金白银来兜底,既欣喜于下单客户的数量,同时又不得不承受因产能不匹配而导致的“代价”。

马曰:

我们不能过于主观地认为,车企们的这波“兜底海报”,其实就是在促销量、保下单。也不能单纯地将其定性为是一种营销策略,因为这其中有很多车企自身的原因。

同时,这波兜底政策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真的能够起到助其完成“临门一脚”的功效,同样也是未知数。这就要看,对于多出来的那笔购置税款,消费者们到底如何看怎么想,究竟是为了赶上这波“末班车”而抢个名额下单锁单,还是继续当个等等党,看看明年的实际情况再做决定,不同心态的消费者,将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决定。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中国空军重磅发布!新机型霸气亮... 温馨提示:观看视频请尽量在wifi环境下观看! 今年是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
现货黄金突破4130美元,纽约... 金价飙涨之下,当前还值得投资吗?11月11日,国际金价持续走高, 现货黄金价格突破4130美元/盎司...
特斯拉筹备扩建机器人超级工厂,... 截至收盘,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下跌0.8%,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下跌1.2%,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下跌2...
美股盘初,行业ETF多数走高,... 美股盘初,行业ETF多数走高,能源业ETF涨0.94%,银行业ETF涨0.47%,可选消费ETF与全...
打破沉寂13年的亚洲纪录,13... 据央视新闻消息:刚刚,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13岁小将于子迪以2分07秒41的...
原创 双... 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最近真是双喜临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