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又摊上事了,这次不是因为车辆质量问题,而是它那套号称能"全自动驾驶"的系统又闹出了新幅度。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最近把目光投向了特斯拉最新推出的"疯狂麦克斯"驾驶模式,原因很简单开起来实在太野了。
社交媒体上,不少特斯拉车主开始晒出自己的"刺激体验"。
有人发视频显示,车子在"疯狂麦克斯"模式下直接无视停车标志,还有车主吐槽说:"在限速80公里的路段,车速直接飙到120公里,感觉像在街头飙车。"
这种驾驶风格听起来确实够疯狂,但问题是这不是在赛车游戏里,而是在真实的公共道路上。
通俗点讲特斯拉这个新模式,就是把驾驶辅助系统调得更激进了。
它会以比其他版本更高的速度行驶,加速更猛,变道更频繁。
特斯拉自己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帖子时,说这个模式能"以惊人速度加速并穿行车流,同时仍保持极度平稳",还补充了一句:"如果你要迟到了,这就是适合你的模式。"
听着确实挺酷,但监管机构可不这么想。
今年10月,他们已经对290万辆搭载全自动驾驶系统的特斯拉车辆展开了调查,原因是收到了数十起违反交通安全法规和碰撞事故的报告。
具体来说,他们审查了58份报告,其中包括14起碰撞事故和23人受伤的案例。
更严重的是,有六起报告显示,开启全自动驾驶模式的特斯拉在接近红灯路口时继续闯红灯,然后撞上了其他车辆。
这里得说个关键问题: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系统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
它只是一种高级驾驶辅助功能,车主必须时刻保持注意力,必要时得随时接管车辆。
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不少车主似乎对这套系统过于信任了。
特斯拉官方说法是,FSD"在您的主动监督下可载您前往几乎所有目的地,仅需极少干预",但这个"主动监督"到底做到什么程度,恐怕很多人心里没数。
从技术角度讲,驾驶辅助系统确实能减轻驾驶负担,但它不是万能的。
尤其是在复杂的城市路况下,系统对交通信号灯、行人、突发状况的判断还远不如人类驾驶员来得灵活。
"疯狂麦克斯"模式把速度和激进程度提高后,留给系统和驾驶员反应的时间就更短了,风险自然也就更大。
马斯克的自动驾驶梦与监管现实的碰撞
自动驾驶技术一直是马斯克商业版图里的核心拼图,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特斯拉的未来不仅仅是卖电动车,更是要打造一个能自己开车的智能系统。
去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虽然特斯拉的车辆销量创了新高,但利润却下降了37%。
在这种情况下,马斯克更加强调自动驾驶研发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技术优势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HTSA对特斯拉FSD系统的调查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2024年10月,在发生四起能见度降低路况下的碰撞事故后,监管机构又对240万辆搭载该系统的特斯拉汽车展开了新一轮调查。
这次"疯狂麦克斯"模式引发的关注,不过是这场长期较量的最新一集。
NHTSA在声明中强调了一个核心原则:"方向盘后的人类驾驶员对车辆行驶及遵守所有交通安全法规负完全责任。"这句话说得很清楚,不管你的车有多智能,最终责任还是在人。
但问题是,当车企在营销时不断强调"全自动驾驶""极少干预"这些概念时,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错误预期,觉得自己可以放手不管了。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最近和特朗普政府的关系也挺微妙。
这位科技亿万富翁曾在特朗普政府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他的企业却频繁受到联邦机构的监管。
就在不久前,马斯克还公开批评交通部长兼美国宇航局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对火箭和航天器一窍不通"。
这番言论的背景是,达菲刚宣布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已落后",同时NASA正为载人月球计划开放合同竞争。
这种摩擦其实挺能说明问题的,一方面马斯克的企业确实在推动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必须确保这些创新不会以牺牲公共安全为代价。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它需要在技术进步和安全标准之间找到平衡点。
特斯拉的"疯狂麦克斯"模式或许能给追求刺激的车主带来新鲜感,但如果因此导致更多事故,那这种创新就得打个问号了。
说到底,技术本身没有对错,关键看怎么用。
特斯拉的FSD系统能力确实在不断提升,但在它真正达到"全自动"之前,把方向盘交给机器还为时过早。
对于车主来说,不管系统多先进,该盯着路的时候还得盯着,该踩刹车的时候不能犹豫。
至于"疯狂麦克斯"模式,听着确实很酷,但安全永远比速度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