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聚焦“人-车-路-云”全面连接与深度协同,提出“连接-计算-安全”三大核心技术方向,明确了2030年前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的演进路径与发展目标,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已从传统机械产品转型为智能移动终端,网联技术需求升级为全域覆盖、无缝连接的多维能力体系。全球范围内,国际组织加速推进车联网标准协同,中美欧韩等国家和地区深化战略布局。我国已形成综合优势,新车网联渗透率超80%,5G基站覆盖全域,30余城市部署RSU超1.1万台,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落地运行,无锡、长沙等地的车路协同应用显著提升通行效率。
技术架构上,通信网络作为核心基础,包含5G/5G-A蜂窝网络、C-V2X直连通信、卫星通信及基础设施数据传输网络,构建“天地一体”立体化连接。算力基础设施形成“端-边-云”分级部署体系,为全链路计算提供支撑。网络安全则以纵深防御机制贯穿全链路,保障数据可信与系统安全。
面向2030年,总体目标是构建“泛在接入、能力协同、安全可信”的立体化网络体系。连接方面,乘用车新车5G渗透率达95%,LTE-V2X渗透率达30%,城市道路5G/5G-A与LTE-V2X融合组网覆盖率超98%,卫星通信实现全球覆盖。计算方面,端边云协同算力体系成熟,90%新建路侧计算设备实现算力纳管,90%边缘云具备智算能力。安全方面,建成全链路主动式防御体系,实现跨行业身份互认,商用密码全面应用。
分领域来看,5G/5G-A网络将强化覆盖与性能,推进确定性网络、轻量化RedCap等技术;C-V2X直连通信聚焦规模化应用,提升车端渗透率与路侧覆盖;卫星通信突破终端集成与星地融合技术;算力基础设施重点推进互联互通与智能调度;网络安全则强化AI赋能、跨行业认证与抗量子密码布局。
报告指出,多网协同、算网一体是核心发展路径,安全是产业底线。未来需加强跨行业协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双轮驱动,加速标准落地与开放合作,助力我国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