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一到,不少车主去检车都发现不对劲了——费用涨了!尤其那200块的差价,虽说不算天文数字,但掏腰包的时候总忍不住嘀咕两句。说实话,一开始我也以为是检测站乱加价,后来跟车管所的朋友聊了才弄明白,这真是新规里明明白白的要求。
最受影响的就是混动车主,以前总觉得自己这车又省油又省心,检车也该比纯燃油车省事。你别说,还真不是那么回事。新规里把混动车型的检测项目加得挺全,既要像纯电车那样查动力电池的安全,充电的时候会不会出问题、电控系统稳不稳定,这些都得逐项过。关键是,它还得跟燃油车一样排着队测尾气,毕竟有发动机嘛。
前几天碰到楼下老张,他开的是辆插混SUV,刚检完车回来就跟我吐槽:“以前检车不到三百块搞定,这次花了五百出头,光尾气检测就等了快一个小时。”我凑过去看了眼他的检测单,动力电池安全、电气系统、尾气排放,光这三项的检测费就占了大半。后来才知道,这些新增的项目都得用专用设备测,检测站的成本上去了,费用自然就涨了。
除了混动车主,8到10年的燃油车车主也得留心。别以为车开了几年没出过大问题就万事大吉,新规里对这个车龄段的燃油车卡得特别严。以前尾气检测可能测一次就过,现在不行了,得反复测两次,要是第二次还不达标,直接就得去修了再来。
我表弟那辆开了9年的家用轿车就栽在这了,第一次测尾气稍微超标一点,他本想跟检测员通融一下,结果人家直接说“新规要求,二次检测是硬性规定”。没办法,花了三百多块去修了尾气系统,第二次才勉强过了。他跟我抱怨的时候还说:“早知道当初买辆年份新点的,也不至于这么折腾。”
可能有人会问,凭啥就这两类车要多花钱?我特地查了下相关的说明,其实也能理解。混动车型这两年保有量越来越大,但之前的检测标准太笼统,不少电池隐患都没查出来,去年就有几起混动汽车自燃的事故,跟电池老化没及时发现有关系。至于8到10年的燃油车,刚好到了尾气排放容易出问题的阶段,二次检测也是为了卡住污染源头。
不过有个细节得提醒大家,不是所有混动车型都得多花200块。像那些纯电续航特别短的增程式混动,要是发动机使用频率很低,检测的时候可能会酌情减少几个项目,费用会比插混车型少点。我邻居开的就是辆增程式,上周检车花了四百多,比老张的插混少了几十块。
对了,去检车之前最好自己先检查下,别白跑一趟。混动车主可以提前看看电池的充电状态,要是最近总感觉续航掉得特别快,最好先去4S店做个预检。燃油车主尤其是车龄长的,提前去修理厂清清积碳、检查下三元催化,能省不少事。我那表弟要是早做这些准备,也不至于多花三百多块修尾气。
刚开始我也觉得这新规有点不近人情,涨了钱还加了项目。但上次在检测站看到一辆混动汽车,检测员真的从电池组里查出了轻微漏电,要是没查出来,开在路上多危险。这么一想,这200块花得也算值当,毕竟安全这事儿,真没法用 money 衡量。
还有些车主说,能不能像以前一样找熟人插队或者简化流程?我劝大家别想了,现在检测全程都有监控,数据直接上传到车管所系统,没人敢私自放水。上次有个检测员因为给熟人简化了一个项目,直接被通报批评了。
最后说句实在话,新规虽然让部分车主多花了钱、多费了劲,但说到底还是为了安全和环保。要是你刚好是混动车主,或者开着8到10年的燃油车,最近该检车了就提前做好准备,别到了检测站才手忙脚乱。你们检车花了多少钱?有没有碰到什么麻烦事?评论区里聊聊,给还没检车的朋友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