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老牌豪华车企开始改变近百年的销售模式,你一定知道,汽车行业真的变天了。
保时捷在北京开出首家直营店——北京朝阳保时捷中心于10月28日正式开业。这家占地6200平方米的门店由原来的两家保时捷中心合并迁址而来。
这是迄今为止,保时捷在中国销售渠道的一次重大转向——当然,现在还不能说保时捷彻底爱上了直营,但至少保时捷真的是非常努力地学习中国的造车新势力。
就冲着这一点,人家保时捷能火这么多年,看来并没有吃白饭。
当然,尝试直营背后是惨淡的业绩。2025年前三季度,保时捷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9%至仅4000万欧元,销售回报率从去年同期的14.1%骤降至0.2%。
在保时捷的历史上,这闻所未闻。
保时捷转向直营模式的背后,是严峻的销量压力。
2025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交付21.3万辆,同比下降6%。曾经作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销量同比下滑26%至3.2万辆,这已是保时捷在华销量连续第二年大幅下滑。
与2022年在华近10万辆的销量高峰相比,保时捷如今在中国市场已流失了近三分之二的销量。
这很疯狂。
销量的持续下滑导致保时捷经销商网络收缩。2024年保时捷在华经销商减少了约10家,截至目前为121家,一年多时间减少了近30家经销商。
而根据保时捷中国一把手潘励驰(Alexander Pollich)的说法,保时捷在华销售网点到2026年底将减少至100家左右。
老潘说了,他要推动保时捷中国2026年重启“进击模式”,赢回中国市场。
从某种程度上,老潘收拾保时捷经销商没毛病。
因为正是一部分反骨经销商,此前曾经通过“逼宫”保时捷总部的形式,赶走了老潘的前任柯时迈(Michael Kirsch)。
面对困境,老潘带领的保时捷开始向中国造车新势力学习,直营模式显然是习得成果的一部分。
新开的北京朝阳保时捷中心是北京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睿境计划”零售理念为蓝本打造的直营门店。
在老潘看来,通过零售布局优化与服务整合,目标是“提升区域运营效率并拓展服务维度”。
这一转变与中国新势力车企的渠道策略不谋而合。蔚来、理想、小米等品牌通过城市展厅和直营模式,实现了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和统一价格体系。
除了渠道变革,老潘也在推动保时捷加速本土化研发。
9月28日,保时捷发布了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这是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成立后的首批成果。这套系统由中国本土团队主导开发,德国总部协同支持,预计将于2026年搭载于多款保时捷车型。
老潘强调:“中国不仅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新能源市场,更是技术演进与创新的前沿阵地”。
这让老潘带领的保时捷,算是押对了宝。
如果说保时捷还有什么一线生机的话,那就是all in China,其他一切都是扯淡。
从这个角度看,老潘极有可能成为保时捷的救世主。
毕竟现在他已经知道,再强势的传统豪华品牌,也不得不在中国市场的变化面前低头。
所以当保时捷开始用中国车企的方式卖车,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经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