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荷兰强抢安世失败后,英国也盯上安世资产,准备抢夺海外工厂?
创始人
2025-10-31 18:40:25
0

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中,安世半导体的名字并不陌生,这家服务于全球主流车企的核心供应商,早已是中国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

近期一场围绕其海外资产的连环操作引发广泛关注: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其荷兰总部,英国随即跟进,拟依据《国家安全与投资法案》推动“强买”,将曼彻斯特晶圆工厂收归本土企业。

这一系列动作,并非孤立的产业调整,而是对国际商业规则中“产权保护”“市场自由”原则的公然挑战,更折射出中国企业在海外高科技领域布局时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强买”本质

安世半导体的所有权归属有着明确的商业轨迹,多年前,中国闻泰科技以百亿级资金完成对其全额收购,目前100%由中方控股,荷兰总部仅为企业全球运营架构中的一环,并不涉及所有权变更。

但荷兰方面在2025年9月30日援引《商品供应法》,在缺乏充分合法依据的前提下,突然宣布冻结安世全球30个实体的资产,涉及金额达147亿元人民币,同时暂停中方CEO职务,任命外籍董事掌握决定性投票权,将99%的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

紧随其后,英国部分政客提出的“强买”提议,将这一不合理操作推向更深层次的产权侵犯,要求被荷兰控制的安世总部,绕过真正的资产所有者中国企业,直接将曼彻斯特工厂转让给英国公司。

从国际商业秩序的基本准则来看,这一操作完全背离了“私有财产不受非法侵犯”的普遍共识。

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将产权保护视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基石,却在涉及中国企业时,将这一原则弃之不顾。

“国家安全”作为频繁被援引的理由,缺乏实质性的产业风险论证,更多成为政治操弄的工具。

英荷两国在这一事件中的默契配合,展现出清晰的协同逻辑,通过跨国协作剥夺中国企业的优质资产,进而削弱中国在全球汽车芯片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历史重演

英国此次对曼彻斯特工厂的觊觎,并非偶然的战略决策,其操作逻辑与此前针对安世半导体的另一桩案例高度相似,但目标资产的战略价值更为关键。

2021年,闻泰科技通过安世半导体收购英国本土芯片厂NWF,这一商业布局本具有双赢属性。

中方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引入荷兰EUV光刻机,在合规框架内绕开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封锁,英国则可通过外资注入激活本土产业活力。

但这一合规商业行为未能逃脱政治干预的命运,英国政府依据《国家安全与投资法案》对该交易展开审查,最终迫使闻泰科技在2023年11月以1.77亿美元将NWF母公司Neptune6的100%股权出售给美国Vishay公司,中企彻底丧失控制权。

需要明确的是,NWF属于破产收购的180nm落后产能,而此次英国盯上的曼彻斯特工厂,是安世自有的6/8英寸车规级核心产线,贡献着公司12%的营收,二者在技术水平与战略价值上存在本质区别。

从半导体产业链的客观结构来看,晶圆制造属于技术门槛最高、资产投入最大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芯片产能供给与技术迭代速度。

安世半导体全球共有三座晶圆厂,分别位于德国汉堡、英国曼彻斯特与中国上海,其中德国汉堡工厂承担45%的全球产能,英国曼彻斯特工厂贡献15%的高端产品产能,上海临港工厂则定位为车规级先进制程基地。

作为对接欧洲汽车产业的核心枢纽,曼彻斯特工厂的产能输出直接关系到全球主流车企的芯片供应稳定性。

一旦该工厂被强行转让,不仅将导致安世半导体的全球产能大幅收缩,更会直接削弱中国企业在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背后凸显的是西方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战略焦虑。

博弈升级

在这场围绕安世半导体资产的围猎中,英国的“强买”策略与荷兰的“冻结”操作相比,呈现出更为突出的战略风险与维权难度。

荷兰方面虽通过股权托管剥夺了中方控制权,但资产所有权尚未发生实质性转移,中方仍可通过法律诉讼、外交协商等多元途径寻求权益挽回,存在一定转圜空间。

英国的“强买”操作则直指所有权变更,其风险核心在于“既成事实”的不可逆性。

一旦被荷兰控制的安世总部与英国企业签署“收购协议”,即便过程绕过合法所有者,在西方主导的司法体系与舆论场中,仍可能被包装为“合法商业交易”,中方维权将面临司法地域局限、舆论偏向等多重障碍,维权成本极高。

值得关注的是,西方的围堵并未完全扼住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

从市场地位来看,安世半导体的车规级功率MOSFET全球市占率在2025年达14%,位列第三,小信号器件市占率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2025年三季度单季营收达43亿元,净利润12.61亿元,半导体业务已占闻泰科技总营收的75%,其产业价值早已得到市场验证。

在应对措施上,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10月14日对安世中国工厂实施特定部件出口限制,涉及70%的封装测试产能,直接影响欧洲车企交付,形成有效的反制压力。

同时国内产能替代正在加速推进,闻泰科技在上海临港、合肥等地布局的12英寸晶圆厂和封测基地,已形成“中国供应链闭环”。

上海临港工厂2025年三季度产能已达3万片/月,预计年底满产后将达12万片/月,超过欧洲工厂总和,2025年国内产能占比已达70%以上。

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与稳定透明的规则体系,西方世界在安世半导体事件中展现的双标逻辑,不仅破坏了自身长期标榜的价值理念,更给全球产业链合作蒙上阴影。

结语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一事件也提供了重要的风险警示,海外高科技领域投资需建立完善的地缘政治风险评估体系与维权预案,通过多元化合作、合规化运营与国际规则的熟练运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以及国内产能替代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在海外维权的能力与空间正在扩大,打破不合理围堵虽需长期博弈,但坚守合法权益、顺应市场规律,终将成为突破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博盈特焊:10月31日接受机构...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10月31日博盈特焊(301468)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接...
川能动力(000155)披露2... 截至2025年10月31日收盘,川能动力(000155)报收于12.2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57...
南华期货、麓鹏制药、智慧互通递... 据港交所文件,10月31日,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麓鹏制药有限公司、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
赤峰黄金(06693)聘任高波... 智通财经APP讯,赤峰黄金(06693)发布公告,于临时股东会批准的委任:王建华先生、高波先生、杨宜...
石化ETF(159731)逆势... 截至10月31日14点30分,石化ETF(159731)涨跌持平,持仓股凯赛生物、华峰化学、光威复材...
深交所:港股通ETF名单发生调... 10月31日,深交所公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港股通ETF名单发生调...
中基协:拟要求定期对基金偏离业... 10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国证券投资基...
三羊马(001317)披露使用... 截至2025年10月31日收盘,三羊马(001317)报收于46.6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04%,...
《上海期货交易所镍期货合约》发... 钛媒体App 10月31日消息,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告,《上海期货交易所镍期货合约》经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