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All in AI
作者|王磊
编辑|秦章勇
一家成立23年的地图巨头,又要“重新开始”了。
10月28日,四维图新在其举办的2025 EVOLUTION创想大会上正式宣布,公司品牌战略升级为「SEEWAY.AI」。
很明显,这次升级AI是重点。按照CEO程鹏的说法,是从地图人到汽车人,再到AI人的切换。
同一天,四维图新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6.60亿元,同比增长5.20%;归母净利润为-7.08亿元。
结合财报数字,更能凸显这次联想大会的深意,表面上看,是公司战略的升级,但更多是在眼下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的又一次突围。
01
出海和两轮车成大增量
或许有人会认为,是不是AI的风太大,一个做地图的怎么讲上AI了。
在程鹏看来,四维图新的AI转型,代表了部分侧重技术的汽车供应链企业在智能化浪潮中的方向选择,“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到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这条路是必然选择。”程鹏表示,品牌升级是业务发展、组织进化、产品跃升后的对应结果,具有必然性。”
能讲AI能力,四维图新自然是有其底气所在。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智能驾驶芯片交付量同比增长42.3%。
在这一高速增长赛道中,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SoC与MCU累计出货量双双突破亿颗大关,成为国内少数实现“双破亿”的汽车芯片企业。
不仅如此,四维图新的出海业务,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大会现场,程鹏分享了一组数据:四维图新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AC8015芯片已在前装量产车型超百款,总出货量达500万套片,出海比例超过50%。
其实这里还有个故事,AC8015芯片之前卖的并不好,团队为此投入数亿资金和数百人力,却在市场上没有得到正面反馈。
随着中国车企出海浪潮的到来,AC8015意外爆火,成为客户口中的“出海神器”,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它能以一套硬件方案便能兼容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与规格,既能提供极致的性价比,还能极大解决车企出海时面临不同市场适配的成本压力。
而这,还不是四维图新的“星辰大海”,程鹏“AI”之上的目标是,让汽车之外的所有移动智能体,都能用上思维图新的算力、数据和算法。他表示,给汽车做的供应链约75%可复用至机器人、无人机、割草机等产品。
甚至,还能有两轮车。
发布会现场,程鹏发出了个灵魂拷问:四轮车座舱已经这么智能化了,为啥两轮车不配呢?
程鹏本以为从四轮车去搞两轮车,似乎是降维打击,但实则不然,摩托车不管是燃油还是纯电,在户外时间比汽车还要长,而且工作的场景更恶劣,散热要求更高,功耗要求更低,成本还要低。
另外,两轮车跟汽车最大的区别就是行业量级,原来汽车一个平台,几十万辆的规模,但两轮车一个平台就是几百万辆,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两轮车保有量已突破4.2亿辆,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
程鹏表示,自己的产品现在已经能够完全覆盖从入门到中阶,甚至高阶的需求,比如支持带大屏、车联网等,这些新形态仪表的全新智能电动车,已经开始和一些两轮车的制造商和方案商接洽。
在两轮车上能玩出什么花样?
四维图新可以发挥自己地图老本行的优势,为二轮车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像共享单车,因为乱停乱放的问题,在很多城市和区域无法规划,如果有了厘米级的精准定位,用户需要停到标准的停车位里才能锁车结束使用,对规范城市对于共享出行工具的管理有极大的帮助
不仅如此,国内很多路是车不能开,但是能骑的,因此四维图新在骑行领域开发了专业的超视距骑行导航。甚至还推出了一些辅助驾驶功能,与汽车上的ASDS不同,四维图新将其称为ARAS,即Riding,而不是Driving。
02
地图人
成立于2002年的四维图新,前身是国家测绘局成立的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下属公司,母公司即中国四维。
自1997年就开始研发中国导航电子地图,是国内首家获得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的企业,也是第一家做出手机导航的企业。2002年,四维图新正式成立,开始将地图数据进行商业化。
用程鹏的话讲,中国有很多道路原本没有名字,而其中几万甚至十几万公里的道路名称,都是公司的同事命名的。
以前的大众、丰田、本田等车企,以及诺基亚这样的通信巨头,都得通过购买四维图新的电子地图,向自己的用户提供导航服务。百度在没有获得相关资质之前,也要购买四维图新的地图。
曾经的四维图新,将市场份额做到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四维图新在车载GPS地图领域的绝对领先。
尽管地图导航是传统业务,但彼时智能驾驶所盛行的“高精地图”让四维图新顺势走上了下一个风口,开始了自身的转型,也是程鹏口中的第二阶段。
2015年,程鹏发现汽车行业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芯片、辅助驾驶等核心技术,当时还垄断在少数国际大厂手中。他也萌发了一个想法:中国企业能否造出自己的汽车芯片,能否打造国产辅助驾驶系统,能否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四维图新的转型思路很清晰,不光是做智能驾驶,更要成为一站式舱驾协同解决方案提供商,即转型新型Tier 1,但不能什么都自己做,要从全栈自研走向全栈可供。
从2015年成立自动驾驶研发部开始,开始布局辅助驾驶,紧接着2017年四维图新提出“智能汽车大脑”的战略,后来收购联发科的汽车电子事业部,也就是现在的杰发科技,布局汽车电子芯片。
2021年,公司完成近40亿元定向增发,主要用于汽车芯片研发、自动驾驶地图更新以及自动驾驶云平台建设。2022年起,公司进一步加大对智驾和芯片领域的投入。
这些客观的投入也带来了回报。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四维图新以及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的新增定点,覆盖20+主流车企,100+定点车型,在汽车芯片上,SoC和MCU芯片的出货量双双破亿。
尽管如今智驾的演变路线从“高精地图”渐变为“轻图”路线再到现在的“无图”,让四维图新的优势似乎消失,但事实上无图时代仍需要地图。
在大会上,程鹏强调“地图依然是我们所有业务的基石”,没有地图就不能保证数据合规,什么地方能采不能采,“正是因为基于对地图的理解,四维图新才有今天成长出的服务。”
但在程鹏看来还不够,其曾表示,AI是通向“智驾终局”最核心的能力。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不久前,四维图新宣布以 2.5 亿现金增资与 15.5 亿图新智驾股权作价18亿战略投资鉴智机器人,持有其 39.14% 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并且拆分其智驾团队,与鉴智机器人融合为「新鉴智」,形成覆盖低中高阶、兼容多芯片平台的系统作战体系。
眼下的的四维图新,已经成长为一个新型的Tier 1供应商,短期的投入可能会让财报并不好看,但从长期来看,护城河的确拓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