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车联网漏洞挖掘方法及典型案例剖析报告
报告共计:40页
智能汽车安全警报:车联网漏洞频发,远程攻击占比超9成,多车企陷数据泄露危机
随着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升级为“带轮子的智能终端”,车联网的普及让导航、远程控车等功能成为标配,但网络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剧。近日发布的《车联网漏洞挖掘方法及典型案例剖析报告》显示,智能汽车的安全隐患正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程度提升而扩大,远程攻击、数据泄露、固件漏洞等问题已成为行业“心腹之患”,全球监管与车企正加速构建防护体系。
从行业现状来看,智能汽车的“数字躯体”已成为漏洞高发区。报告数据显示,当前主流智能汽车搭载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数量超100个,运行代码量突破6000万行,无人驾驶汽车代码量更是高达1亿行以上。代码规模激增直接导致漏洞数量攀升,CNNVD(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车联网相关漏洞年均增长超20%,2024年远程攻击占比已达92%——攻击者不再局限于物理接触车辆,而是通过云服务器、后端基础设施等集中化系统发起攻击,以更低成本影响成百上千辆汽车。
全球监管层已意识到风险,开始通过法规筑牢安全防线。联合国WP29发布的R155(网络安全)、R156(软件升级)法规,成为全球首个汽车信息安全强制标准,覆盖欧盟及OECD国家,要求车企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国内也将从2026年1月起实施《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等国标,从整车、软件、数据等维度划定安全红线,推动行业从“被动补漏”转向“主动防护”。
多起典型安全事件,让车联网漏洞的危害具象化。在国际知名的Pwn2Own Automotive安全比赛中,2024-2025年共挖出98个零日漏洞(未被发现的漏洞),奖金总额超220万美元。其中,阿尔派Halo9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的案例最为典型:该系统存在4个高危漏洞,包括可通过USB触发的命令注入漏洞、邻近网络可利用的“释放后重用”漏洞,CVSS最高评分达8.8(高危等级)。但厂商未及时修复,导致2025年该系统被攻破9次,不仅旧漏洞被3个团队重复利用,还新增6个未知零日漏洞。特斯拉充电桩、索尼IVI系统也因数值检查缺陷、整数溢出等问题遇袭,部分漏洞可让攻击者“零交互”控制设备。
除了设备漏洞,数据安全与隐私泄露同样触目惊心。报告统计,2024年全球共发生8起车联网数据泄露事件,影响超395万用户,丰田、通用、赫兹等车企均牵涉其中,泄露数据包括车主姓名、联系方式、驾驶轨迹甚至信用卡信息。勒索软件团伙也将目标对准车企,Black Basta组织曾攻击现代汽车欧洲分部、Club Car等企业,通过加密系统索要赎金,影响正常生产与服务。
面对复杂威胁,行业正从技术、管理、协作三方面构建防护网。技术上,端到端加密、车载入侵检测系统(IDS)、零信任架构成为标配,部分车企通过隐藏调试接口、加固固件防止漏洞被利用;管理层面,车企加强供应链审计,要求供应商提供软件物料清单(SBOM),避免第三方组件引入风险;行业协作方面,Auto-ISACs(汽车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等平台推动企业间威胁情报共享,实现“一处发现漏洞,多方同步防御”。
报告指出,车联网安全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而是贯穿汽车设计、生产、使用、报废全生命周期的持续博弈。随着电动汽车充电生态、车载AI系统的普及,未来行业需将安全“左移”到设计阶段,同时通过漏洞赏金计划、红队演练主动挖掘隐患。只有让安全与智能化同步升级,才能让消费者在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时,不必担忧“数字方向盘”被他人操控。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40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