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9日,水乡乌镇又一次站在数字潮头。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此举办,同期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则以“AI共生,智启未来”为主题,充分展示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全球互联网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
在博览会“数智创新发布”活动现场,作为“教育+AI”融合创新的代表性成果,小猿全新发布的“AI超拟人老师”3.0吸引了众多参会嘉宾的关注。这款深度集成于小猿AI学习机T4的核心功能,依托自研猿力大模型,创造性地融合了多模态感知技术、可视化推理技术与动态知识图谱技术等,首次在行业内实现了“全感知交互”的类真人老师辅导模式。
猿力科技集团小猿市场副总裁张兰璞在发布活动中对此进行了深度阐释,她指出:“教育AI的场景应用正从功能实现走向价值创造,小猿‘AI超拟人老师’通过全感知交互、图形辅助讲题与启发式教学三大核心能力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高度拟人化、深度个性化的1对1辅导新范式,为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行路径。”
从“听见”到“看见”:全感知交互打造无缝学习新体验
尽管AI讲题已成为行业标配,但当前大多数解决方案仍停留在“单向灌输”模式。学生需要遵循特定的语音或点击指令,整个过程如同与一个预设程序的机器对话,不仅容易打断沉浸式的思考流,更难以模拟真实课堂中师生间自然、流畅的互动氛围。
面对这一行业共性挑战,小猿在分享中指出:大模型的发展已从单纯的内容生成,迈入具备自主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的智能体(Agent) 新阶段,这一跨越也为教育智能化注入了更多可能性。AI老师若要模拟甚至超越真人老师的互动质量,需要构建起覆盖“听、看、思、答”全链路的智能交互能力,这已成为行业探索的必然方向。
“在此背景下,智能硬件终端成为无法绕过的关键载体。”张兰璞进一步补充说,小猿此次发布的“AI超拟人老师”3.0,其最根本的突破在于其通过小猿AI学习机T4上强大的多模态感知系统,构建了一个“能听、能看、能理解”的全感知交互生态。
据介绍,这一全新生态是由AI大模型与超清广角视觉传感器、高灵敏麦克风阵列等智能硬件深度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实时在线的“感知-决策-执行”闭环:小猿AI学习机T4采用双摄像头的小副屏设计,滑动即可唤醒“AI老师”,孩子只需把试卷、练习册放在产品前,学习机能自动定位,精准“看见”学生的纸笔书写、答题进度;高灵敏麦克风阵列负责捕捉孩子的语音信息,与孩子进行连贯的深度对话;大模型则同步进行意图识别与情境分析,确保交互反馈的即时性与精准性,从而将传统“输入-等待-输出”的断续流程,重塑为一种近乎真人交互的连续、流畅体验。
想象一下,当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求解一道数学题时,他无需任何繁琐的唤醒步骤,只需用手指向试卷上的题目,并自然地说出“老师,请帮我讲一下这道题”,AI老师便能瞬间理解其意图,并开启讲解。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整个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插话追问,如“我这一步写对了吗?”,AI老师不仅能立即响应,还能基于所“看到”的实时笔迹,针对性地指出错误、分析错因,或重新阐释解题思路。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无需拍照上传,无需页面跳转,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学生思考的连续性。
张兰璞强调,“全感知交互重新定义了AI老师的价值边界,它意味着教育AI不再是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答题库,而是深度融入学习场景中的‘智能伙伴’。”
攻克逻辑难题:“可视化推理”让抽象思维一目了然
在数学乃至部分逻辑严密的语文、英语阅读理解题目中,抽象的概念与复杂的逻辑关系往往是学生理解道路上的“拦路虎”。纯粹的语言描述在面对这些知识点时,常常显得苍白无力。
小猿AI学习机T4最新升级的“AI超拟人老师”,针对这一普遍性教学难题,引入了“图形辅助讲题”功能,其背后是“可视化推理”技术的核心支撑:大模型首先精准识别题目中的实体与关系,再通过多模态推理将抽象逻辑转化为图形元素,最终将思考路径以动态、可视的方式一步步展开。这使得原本停留在文本层面的推理,得以通过线段图、几何辅助线等图形具象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形结合”“化难为易”。
在产品演示环节,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面对一道三年级数学求解“和差倍”的应用题,AI老师并未急于讲解,而是先引导学生圈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随后,屏幕上动态地绘制出几条线段图,用生动的点与段来直观展示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AI老师伴随着绘图同步进行语音讲解,解释为何要如此分割份数,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试卷上进行同步演算。
这种用图形辅助讲题的功能,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门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审题、构图和利用工具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
“教学可视化是打通‘听懂’到‘会用’的最后一公里。”为此,AI老师通过动态图形与实时语音讲解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思考过程的“透明化”。这不仅是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系统性塑造,也让教育AI产品的表现力实现了质的跃迁。
激发内驱力:启发式教学变“漫灌”为“滴灌”
不止于深度交互与思维养成,小猿“AI超拟人老师”更将目标指向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唤醒。依托于“引导式”启发讲解与“鼓励式”教育体系,AI老师摒弃了“直接给出答案”的知识灌输模式,转而扮演一位充满耐心与智慧的引导者,通过阶梯式提问帮助学生亲自推开解决问题的大门。
在面对一道语文的阅读短文题时,AI老师不会给出答案解析展开讲解,而是会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从题目出发,你觉得我们需要了解材料中的哪个片段?”“题目中这个词指什么,能联系材料中的上下文找到它的含义吗?”……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方式,帮助学生从被动接收信息转为主动建构思路。同时,AI老师会实时“观察”学生的作答笔迹,一旦发现思维偏差,便会结合错因分析进行针对性讲解。
更为重要的是,小猿将情感模型内植于AI老师中。无论是孩子成功解出难题,还是表现出“我不会”这种消极的思考态度时,AI老师都会及时地给予鼓励:“这道题做得很棒!”亦或“没关系,我们再理一理思路”。这种有温度的情感陪伴,让孩子始终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对培养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和内驱力至关重要。
张兰璞表示,AI老师的使命,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更是通过每一次的引导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塑造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和成长的成就感。
从“工具辅助”到“深度融入教育全流程”,人工智能正不断拓展其在教育场景应用中的角色边界。张兰璞在活动现场透露,小猿将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全国首个“数字教材智能体”,为传统教材学习带来实质性变革。该智能体将引入“AI超拟人老师”功能,构建“AI伴学+AI导学”双模式学习体系,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教材学习支持,助力其系统化掌握教材内容。据介绍,该智能体将率先在语文、英语学科落地。
无论是“AI超拟人老师”带来的全感知交互,还是“数字教材智能体”提供的系统学习路径,其背后都是小猿致力于破解“规模化因材施教”这一核心命题的实践。教育AI正从概念走向深水区,其终极价值在于如何将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每一个孩子可感知、可获得的成长支持。正如张兰璞所展望的:“我们希望让高品质的个性化学习触手可及,真正实现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的教育普惠。”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