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球车企都在说要量产固态电池,可一个扎心的真相慢慢清楚了,这场电池革命最先冲击的不是还占着市场主流的燃油车,而是现在到处跑的液态锂电池新能源车。
固态电池跟现在的液态电池比,最核心的就是结构不一样,传统液态电池靠有机电解液传离子,固态电池用的是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能量密度能到四百瓦时每千克以上,是现有液态电池的两倍。长安汽车说的 “金钟罩” 固态电池计划,能量密度能超四百瓦时每千克,续航能到一千五百公里,可现在主流电动车续航大多就五百到七百公里。更要命的是低温性能,宁德时代实验室的数据显示,他们研发的固态电池在零下二十摄氏度还能保持九成以上的性能,液态电池在低温下容量却能掉三成多,这意味着北方用户冬天不用再为续航犯愁,可现在的液态电池车冬天实际续航可能会更短。
虽然固态电池性能好,但量产还面临成本难题,彭博新能源财经说现在固态电池生产成本是液态电池的三到五倍。拿三十万元级的新能源车举例,液态电池成本大概十二万元,换成固态电池成本就会涨到二十四万元以上,车价直接就奔五十万元去了。这种成本压力让车企只能先从高端下手,丰田、比亚迪都明确说了,初期固态电池会先装在百万级豪车或旗舰车型上,主流市场里现有液态电池车还得靠成本优势卖,可技术上的差距已经摆那了,等消费者发现同价位下固态电池车续航翻倍、充电速度快三倍,现在的液态电池车二手残值肯定会断崖式下跌。
固态电池普及还会让充电网络跟着变,现在的充电桩是按液态电池设计的,快充功率一般就一百二十千瓦到一百八十千瓦,固态电池却支持四百八十千瓦以上的超充,五分钟充到八成电都能实现。这种差距意味着未来三到五年现有充电网络可能要大规模升级,没法适配固态电池的液态电池车,慢慢就用不了高效充电了。更严峻的是二手车市场的价值,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预测,固态电池量产第一年,现有电动车残值可能会降三成到四成,尤其是续航低于五百公里的车型,等消费者意识到技术更新这么快,液态电池车的保值率就会像当年功能手机被智能手机淘汰一样惨。
面对这种技术革命,消费者不用太慌,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调查显示,中国车主平均换车周期是五年三个月,主流电动车电池质保期大多超过八年,这意味着大多数车主在电池明显衰减前就已经换车了。如果现在有购车需求,建议优先选能升级电池的车型,比如蔚来的换电体系、特斯拉的模块化设计,同时多关注工信部正在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未来可能会有旧电池置换补贴,能给液态电池车的价值多一层缓冲。
固态电池量产不是结束,而是新能源革命的新起点,当技术更新速度超过产品使用周期时,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既能搞创新,又能给消费者提供平稳过渡方案的企业。对普通车主来说,不用总担心被技术淘汰,买车时多考虑下未来更重要,毕竟选择比等待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