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小时就有一个储能电池包下线,智能产线高速运转、机器臂精准作业,这是宜宾中车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时代”)生产车间的日常图景。中车时代二期项目已于10月正式投产,基地整体产能提升至13吉瓦时,国内外订单持续涌入,产品最远发往尼日利亚,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宜宾造”解决方案。
中车时代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24年落户宜宾,是首批入驻宜宾储能产业园的龙头企业,总投资约7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建设8吉瓦时PACK及储能直流舱集成生产线,2024年1月开工,9月底全面达产,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去年年产值达25.22亿元。二期项目新增5吉瓦时PACK及储能直流舱集成生产线,全面达产后基地年产值将跃升至50亿元,成为中车株洲所在国内规模最大的储能装备生产基地。
作为储能产业“链主”企业,中车时代的落地为宜宾储能产业注入强劲动能。一方面,企业与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可就地配套电芯等关键材料,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在今年4月举行的宜宾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中车、众连线束等8家企业集中签约8个储能项目,总投资28.7亿元,涵盖储能线束制造、PACK上盖生产等配套领域,进一步补全产业链短板、强化供应链韧性,让宜宾储能生态愈发完善。
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既离不开丰富应用场景的支撑,也得益于园区完善的要素保障。随着大唐叙州区100兆瓦/200兆瓦时电网侧储能电站、天原集团40兆瓦/80兆瓦时用户侧储能项目等落地见效,让中车时代可就近服务西南地区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多元储能需求,实现“场景赋能产业、产业支撑场景”的良性循环。
服务保障方面,宜宾产业园区发展中心副主任蒋松介绍,园区一期建设以要素保障和标准化厂房为核心快速起步,已建成14.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6.7万平方米定制化厂房,燃气、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保障到位;二期新增“综合能源港”“储能小镇”和商业住宅用地等复合功能,推动园区从“招商引资”向“营城聚人”转变。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签约中车株洲所、中储科技、时代新材、新艾电气等项目12个,总投资额67.68亿元,建成储能系统集成及配套项目产能规模达22吉瓦时,涵盖储能系统集成、电芯研发、箱体等关键环节,今年1至9月实现产值36.3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结合储能行业技术特性持续升级改造,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布局研发平台与孵化载体,全方位满足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需求。”蒋松透露,2025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期间,宜宾将集中签约一批储能项目。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