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吴浩 报道
40年前,华鲁集团在香港注册成立,是山东省对外经济工作的窗口。
如今,华鲁集团已成为拥有高端化工、生物医药、生态环保三大主业、三家上市公司、四支股票的大型企业集团,联通鲁港、言商言政,是鲁港澳合作的重要力量。
1985-2025,华鲁集团因改革而生、顺开放而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破局前行,在重组整合中不断壮大,在布局调整中成功突围,书写了一段令人瞩目的发展篇章。
“山东种子”扎根维多利亚港
1985年,改革开放春风正劲。经国家对外贸易部批准,华鲁集团的前身——华鲁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自诞生之日起,华鲁便肩负了“引进来、走出去”的时代使命。
这是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承载着山东对外开放的期盼。使命在肩,创业维艰。在香港这片热土之上,华鲁人面对的不仅是机遇,更是考验。最初的岁月,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摸索中寻方向。远离故土、白手起家,但山东人的诚信、担当和坚韧,最终让华鲁这颗“种子”在维多利亚港畔扎下了根。
从一穷二白,到进出口贸易额超过30亿港元,华鲁人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1995年的华鲁集团已累计举办合资合作和补偿贸易项目数百个,经营商品涵盖粮油食品、五金矿产、医疗保健、家具家电等上千个品种,一方面为山东省引进了大批产品设备和急需物资,另一方面也为全省农工产品打开了走向世界的通道。
在推进经贸往来的同时,华鲁也一直致力于加强两地社会交往。从90年代开始,华鲁联络鲁籍在港乡亲,组织了数十场经贸座谈会和同乡交流会,联合香港鲁籍商会连续举办了3期“齐鲁文化周”。1997年,华鲁与其他在港企业、香港工会共同承诺物资保障“价格不涨、供应不断”,每日从山东、广东、福建等地调运蔬菜、禽肉、水产超千吨,确保普通市民以稳定价格买到新鲜食材,被港媒称为“民生压舱石”,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
从当年那间小小的办公室向外望去,维港灯火闪耀。潮起潮落间,最初的艰辛已成记忆,但山东企业走向世界的探索足迹却留在了这里。扎根香港,不仅是地理位置的立足,更是思想观念、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有益尝试,也为华鲁乃至山东企业日后更深层次的改革发展埋下了伏笔。
从贸易到实业 三大主业开花结果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为进一步加深鲁港两地间的联系,山东省在济南组建山东华鲁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华鲁实行“一套领导班子、一体化经营管理”。
一体化,不仅仅是经营模式的创新,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个时期,华鲁人学会了用全球视野思考问题,用市场化手段解决问题,用创新精神突破困局。“那时候,我们就像是‘两栖动物’,既要适应香港的国际商业规则,又要理解内地的实际情况。”一位老华鲁人回忆道,“常常是上午还在香港开会,晚上就要赶回山东处理事务。”这种“双城记”的生活,成为当时华鲁人的常态。
时代浪潮奔涌,华鲁人逐渐意识到,没有实业的根基,便是无本之木。顺应国家贸易体制改革,华鲁迈出了战略转型的历史脚步。2005年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正式开启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由贸易转向产业投资,开始向化工、医药等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领域渗透布局。
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华鲁人告别路径依赖,投身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管理要求更高的实体产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以前瞻眼光布局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华鲁恒升、新华制药、鲁抗医药为班底的产业根基。
2015年6月,根据省政府要求部署,华鲁集团正式改建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此次改建,并非简单的企业功能定位的改变,而是一场涉及体制机制、业务流程、文化融合的深刻变革,彻底打破了地域和管理的壁垒,实现了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香港的国际视野、市场触角、资本平台,与山东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政策支持,如同两条奔涌的河流汇入同一河道,爆发出“1+1##_FORMAT_GT_##2”的聚合效应。随着省环科院划转进入,华鲁正式确立了高端化工、生物医药、生态环保三大主业以及四家产业公司的发展格局。
“十四五”成功再造了一个新华鲁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华鲁人保持战略定力,自2019年开始,将“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心无旁骛攻主业、深化改革促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愈发稳固。
在发展战略上,华鲁集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干,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集团管控上,坚持厘清管理边界,实施清单管理,总部定战略、管大事、造环境、控风险,不教农民种田,不教工人做工,让子公司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在经营策略上,坚持追求“有利润的收入和有正现金流的利润”,把经营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合规运营上,坚持依法依规办事,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投资者,各项工作公开透明;在选人用人上,坚持赛马不相马,谁能干谁来干,市场化业绩对应市场化薪酬,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在队伍建设上,坚持让优秀者优先、让吃苦者吃香、让能干者能上、让有为者有位。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让生产关系更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理念一变天地宽,改革最终结出了丰硕果实。2019年以来的这6年,成为了华鲁集团战略突破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33亿元,利润总额345.5亿元,营收、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84%和11.87%,远高于规上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十四五”前四年的利润总额分别是“十二五”“十三五”整个时期的7.5倍和2.2倍,“一利五率”始终稳居省属企业前五,是唯一一家所有指标全部进入前五的省属企业。2024年华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15.5亿元、利润总额60亿元、归母净利润18.8亿元,与“十三五”末的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111.7%、120.8%、153.1%,主要指标全部翻番,提前一年完成了“十四五”规划“再造一个新华鲁”的目标。穆迪、惠誉等国际权威评级机构连续五年给予华鲁集团A等级国际评级和“稳定”展望。
发展理念之变,引领发展动能之变,推动发展格局之变。从“物理叠加”到“化学反应”,华鲁通过战略引领、管理输出、文化融合,将分散的“珍珠”串成了璀璨的“项链”,实现了从“拥有多个企业”到“强大产业体系”的跨越。“这个时期,我们还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成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华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说,“化工第二基地落子成局,打开了发展新空间;新药持续投放市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省环科院规范化持续提升,IPO进展迅速;香港华鲁自身实力全面增强,政治地位愈发凸显。四大突破全部取得重要进展”。
从1985年到2025年,华鲁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现了几何级的增长,产业结构、市场布局、创新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履,已具化为新旧动能的迭代、产业体系的现代化重塑、绿色低碳的深入实践,成为塑造华鲁未来的决定性力量。
香江潮水,日夜不息,其时已至、其势已成。面向“十五五”,华鲁集团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踏踏实实、稳扎稳打,踏上高原、再攀高峰,以昂扬之姿立潮头,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华鲁篇章!
上一篇:普利司通,国内技改项目获批
下一篇:富锦市青年企业家商会成立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