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启幕,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此次盛会吸引了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参展方参与,成为链接全球资源、促进产业交流的重要平台。在2.1号馆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上汽大众携ID. ERA概念车、奥迪 E5 Sportback及上汽奥迪A7L三款核心车型亮相大众汽车集团展台,以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创新的融合成果,与全球伙伴共话未来出行。
依托大众汽车集团的全球技术资源,结合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与产业优势,上汽大众在新能源转型中走出了特色路径。ID. ERA概念车融合了全球前沿的电动化技术与中国用户喜爱的智能交互功能,是“全球技术+本土创新”的典型成果;奥迪 E5 Sportback则针对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特点,对续航里程、智能座舱进行了本土化优化;而上汽奥迪A7L作为官方指定政要接待用车,其研发与生产全程深度融入中国高端制造标准,成为中外技术合作的典范。此次进博会参展,不仅是上汽大众展示产品实力的契机,更是其链接全球产业链、吸纳先进理念,进一步完善未来出行布局的重要举措,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上汽奥迪A7L连续三年担任进博会官方指定用车,不仅是其产品力的体现,更是“中国智造”在高端出行场景中的实力认证。从概念车到量产车,从电动智能到豪华燃油,上汽大众在进博会的展陈逻辑,恰恰映射出其“油电同进、油电同智”的战略步伐。
韧性样本:合资车企的体系力突围
在当前合资车企普遍面临转型压力的背景下,上汽大众在进博会的亮相,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韧性发展样本。其背后,是40多年积淀的体系能力与中外双方“美美与共”的合作范式。
正如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所言:“汽车行业的角逐将不再是企业间的单打独斗,而是生态链的整体竞争。”ID. ERA集结中德研发团队与本土科技伙伴的创新成果,奥迪 E5 Sportback深度融合德系基因与中国智电科技,正是这一理念的落地。而位于安亭的上汽奥迪AUDI智造基地,以26万平方米、36万辆年产能的规模,成为“德国品质+中国智慧”的实体载体。
这种双向赋能,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贯穿于制造、研发与服务全链路。中德汽车产业的“双向奔赴”,正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所指出,两国汽车产业合作已形成卓越高效的生态体系,为消费者带来兼具创新活力、成本效益和绿色低碳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双方应互学互鉴、携手努力,推动合作不断取得新成功。上汽大众正是这一体系的典型代表。
技术路径清晰,2026将成关键节点
从ID. ERA采用的增程式技术,到奥迪 E5 Sportback搭载的AI座舱与高阶智驾,上汽大众在技术路线上并不偏废,而是系统推进“油电同进、油电同智”。陶海龙曾强调,“但凡涉及到用户所需先进技术,上汽大众始终聚焦前沿领域,提前布局。”
从2026年新能源产品的密集投放规划,到进博会上展现的开放合作姿态,上汽大众的每一步动作,都清晰地指向一个核心——以中国市场为核心,全力推进新能源转型。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合资车企之一,上汽大众深耕中国市场三十余年,早已摸清本土用户的需求脉络。在电动化浪潮中,这种“本土化基因”成为其转型的独特优势——能够快速捕捉到消费者对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智能交互的具体诉求,并转化为产品研发的明确方向。
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转型,不仅让上汽大众自身收获了市场认可,更为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深远价值。对于合资车企而言,上汽大众的“油电同进”战略与“技术协同”模式,破解了“转型滞后”“水土不服”等常见难题,提供了一条兼顾稳定性与创新性的发展路径;对于整个汽车产业而言,其大规模的新能源产品投放与技术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链的成熟与完善,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进程。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上汽大众正以自身的转型实践,为行业发展注入稳定而强劲的动力,成为合资车企引领产业变革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