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眼里是垃圾,在他眼中却是宝藏。
二十多年前,中南大学教授许开华辞去教职,投身废电池回收。
如今,他创立的格林美市值超300亿,为特斯拉、奔驰、比亚迪等全球车企提供原料。
全球车企抢着求合作?真这么厉害?
如果时间回到2000年,你告诉别人“废电池能变金矿”,大多数人都会笑。
那时,全国每年产生的废旧电池接近80万吨,却几乎没人愿意碰。
它不仅处理麻烦,还含有重金属和强腐蚀性电解液,一旦泄漏,不仅污染土壤和水源,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
很多人宁愿掩埋,也不敢接触。
然而在许开华眼里,这些废电池却是埋在城市地下的“矿脉”。
他敏锐地看到一个事实: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这些退役电池迟早会形成庞大的资源回流。
回收得当,就能提炼出锂、钴、镍等关键金属;处理不当,就会成为“城市炸弹”。
别人看到风险,他看到机会。
2001年,他离开中南大学,在深圳郊区租下一家倒闭的废厂房,创办格林美。
当时的社会舆论几乎一致反对,一个大学教授跑去收废品,被讥为“学术界丐帮帮主”。
但许开华并不在意,他深知这片“废土”的价值。事实证明,这份孤勇带来了行业转折。
二十多年后,当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中国迎来废旧动力电池的“退役潮”。
仅2024年,全国退役动力电池超过百万吨,而格林美的回收量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
其湖北荆门基地每天能提取40吨锂,相当于减少2000吨锂矿的开采。
这些数据背后,是许开华二十年前那次“看似疯狂”的布局。
如今,中国每四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的电池材料来自格林美的再生资源。
那些曾被认为“无用”的废电池,正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命脉,而那个被嘲笑的教授,早已成了无数国际车企争抢合作的对象。
许开华的转变,源于一次让他醍醐灌顶的出差。
2000年,他赴日本交流时遇到环保专家山本良医。
后者的一句话让他心头一震:“未来最大的资源,不在矿山,而在城市垃圾里。”
回国后,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关键原料钴,98%依赖进口,而废旧电池中正富含钴、镍、锂等稀缺金属。
别人眼里的危险废料,实际上是一座可以反复开采的“城市矿山”。
于是,他放弃体面的教授职位,拿出全部积蓄租下厂房。
那是一个破败的地方,地上油污遍布、机器老旧,他带着几个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手动拆解废电池。
过程极其危险,电解液有剧毒,气味刺鼻,一次失误就可能爆炸。
创业初期的格林美,连电费都成问题。为了维持研发,他抵押了所有家产,连工资都常常拖欠。
夜深人静时,他还在实验台前反复调试设备,眼镜上布满油污。
有人劝他放弃:“教授,您这不值当。”可他始终相信,只要解决技术瓶颈,废品就能变成财富。
功夫不负苦心人。2004年,格林美成功攻克超细钴镍粉技术,让金属回收率超过99%,远超国际平均水平。
随后又实现锂的高纯度提取,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封锁。
从此,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废电池回收标准。
格林美还主导了18项国家标准的制定,累计申请专利超5000件。
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崛起,更是中国工业自主能力的里程碑。
格林美让中国在新能源回收环节摆脱了被动地位,从“资源进口国”变成“循环再生国”。
许开华用十年时间,从“教授收废品”的笑柄,变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也成为世界循环经济的中国代表。
2012年,中国新能源车还在起步阶段,资本市场普遍唱衰电动车。
就在这时,许开华又做了一个“逆势”决定:进入动力电池回收领域。
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今天的电动车,十年后就是移动矿山。”
事实再次印证了他的远见。那一年,格林美收购江苏凯利克工业,正式切入新能源产业链。
五年后,在湖北荆门建成国内第一条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生产线。
当时几乎没人关注这件事,连行业媒体都鲜少报道。
但他坚持认为,电动车退役潮迟早会来,那时提前十年准备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到了2025年,格林美已经在全球建成16个循环产业园,业务覆盖中国11个省市,以及南非、印尼、韩国等多个国家。
其独有的“定向循环”体系,实现了从废旧电池回收,到材料提取、再到新电池生产的全链条闭环。
这意味着,一块废旧电池可以“重生”,再次装进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里。
如今,格林美与宁德时代、奔驰、比亚迪等9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每年处理废旧电池超10万吨,回收金属价值超过百亿元。
这一体系不仅支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原料安全,也让西方矿业巨头的垄断体系动摇。
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构建了一条“资源生命线”。
当国际市场掀起锂、钴价格战,格林美凭借循环再生能力稳住了供应链,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真正的“底层支撑”。
这家从废品堆中崛起的企业,正在改写全球资源格局。
许开华的故事,不只是一个教授创业的传奇,更是一面映照时代的镜子。
他用二十年的坚守,证明了真正的远见,是在别人嘲笑你时还能坚持初心;真正的价值,是在废墟中也能看到未来的金光。
从废电池到新能源原料,从深圳破厂房到全球循环产业园,他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绿色复兴之路。
当年那个被讥为“丐帮帮主”的人,如今成为国际车企争相合作的对象;当年那些被视为“垃圾”的废电池,成了中国新能源崛起的底气。
许开华用行动告诉我们:废品不废,信念不灭,终有一日,世界会从你的坚持中看到新的可能。
信息来源:
扬子晚报:大学教授“收废品”,年入300亿
荆州新闻网: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丐帮帮主”专治电子垃圾
新浪财经:资本风云|重金押注与宁德时代相反的技术路径,400亿市值的格林美任命19位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