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62752:2016+A1:2020 是一个针对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设备的重要欧洲标准。它的全称是 “In-cable control and protection device for mode 2 charging of electric road vehicles (IC-CPD)”。
简单来说,这个标准规范的不是壁挂式充电桩或充电站,而是我们常说的 “随车充电线”或“模式2充电线”。这种设备的特点是:
• 功能一体:将控制盒(内含控制导引电路)和保护功能(如漏电保护、过流保护)集成在电缆中。
• 使用场景:通常一端连接普通家用插座(如Schuko插座),另一端连接电动汽车。
• 模式2充电:根据IEC 61851-1的定义,模式2指的是使用标准插座,并通过一个专用的“在线控制与保护装置”进行充电。
因此,EN 62752 的测试项目核心是确保这种便携式的、连接非专用插座充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兼容性。以下是其主要测试项目分类和具体内容:

一、 电气安全测试
这是标准的重中之重,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触电、火灾等危险。
1. 介电强度测试:
◦ 验证IC-CPD内部不同极性带电部件之间,以及带电部件与外壳之间的绝缘材料是否能承受高电压而不被击穿。
2. 绝缘电阻测试:
◦ 测量IC-CPD在特定测试电压下的绝缘电阻值,确保其足够高,防止漏电。
3. 接地连续性测试:
◦ 验证保护接地导体的连续性,确保在发生绝缘故障时,电流能通过地线安全泄放,触发保护装置。
4. 剩余电流保护测试:
◦ IC-CPD必须集成Type B或更高规格的剩余电流装置。
◦ 测试项目包括:
■ 脱扣电流测试:验证在规定的剩余电流值时,RCD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可靠断开电源。
■ 抗浪涌测试:确保RCD不会因电网中的瞬时浪涌(如雷击)而误动作。
5. 温升测试:
◦ 在额定电流下长时间运行,测量IC-CPD内部关键部件(如PCB、触点、电缆连接处)的温度。
◦ 确保温升不会超过限值,避免因过热导致材料老化、性能下降或引发火灾。
6. 耐热性和防火测试:
◦ 验证外壳和内部绝缘材料具有足够的耐热和阻燃等级(例如通过灼热丝测试、球压测试)。
二、 功能与性能测试
验证IC-CPD是否能正确执行其核心控制与保护功能。
1. 控制导引功能测试:
◦ 这是实现车辆与供电设备“握手”的关键。根据IEC 61851-1中模式2的要求,测试控制盒产生的PWM信号是否准确。
◦ 测试项目包括:
■ PWM信号参数:验证电压、频率、占空比是否符合标准。
■ 状态转换测试:验证IC-CPD能否根据不同的连接状态(如未连接、已连接、准备就绪、充电中、故障)正确改变PWM信号。
2. 电缆载流能力测试:
◦ 验证整个电缆组件(包括控制盒)能够持续承载其额定电流而不过热。
3. 电压降测试:
◦ 测量在额定电流下,电缆和控制盒两端的电压降,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证充电效率。
三、 环境与机械可靠性测试
模拟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恶劣环境和物理应力。
1. 机械强度测试:
◦ 冲击测试:验证设备能承受偶然的撞击。
◦ 跌落测试:模拟设备从一定高度跌落的情况,检查外壳是否破裂、功能是否正常。
◦ 插拔力与耐久性测试:测试车辆插头和电源插头的插拔力是否符合要求,并模拟多次插拔后的性能。
2. 环境应力测试:
◦ IP防护等级测试:通常要求达到IP44或更高,以防水和防尘。
◦ 高低温循环测试:将设备在极高和极低的温度环境下循环放置,验证其功能不受影响。
◦ 湿热测试: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测试,检查绝缘性能是否下降,是否有凝露导致短路。
3. 电缆弯曲测试:
◦ 模拟长期使用中电缆的弯曲情况,经过数万次弯曲后,电缆不能有破损,设备功能需保持正常。
四、 电磁兼容性测试
确保IC-CPD既不会对外产生过多电磁干扰,也能抵抗外界的干扰。
1. 电磁发射测试:
◦ 传导发射:测量通过电源线向外发射的干扰信号强度。
◦ 辐射发射:测量通过空间辐射的干扰信号强度。
2. 电磁抗扰度测试:
◦ 静电放电抗扰度:模拟人体静电对设备的影响。
◦ 射频电磁场抗扰度:验证设备在强无线电波环境下能否正常工作。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模拟电网中开关动作产生的瞬时干扰。
◦ 浪涌抗扰度:模拟雷击等在电网上引起的浪涌冲击。
AMD 2020 修正案的重要更新
AMD 2020 (A1:2020) 修正案增加了一些关键测试,特别是针对负载循环和脉冲电压的新要求:
• 负载循环下的温升测试:模拟现实世界中充电因用户设置或电网调度而中断和恢复的情况。标准现在要求在进行温升测试时,需要加入通断循环,以更严苛的条件检验设备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 脉冲电压测试:增加了对绝缘承受脉冲电压(模拟雷击浪涌)能力的测试要求,进一步强化了电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