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德州市第四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专题培训班在德州天衢新区太阳城小学举办。此次培训由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采取现场授课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市各级教研员及中小学、幼儿园100余位教师参加。
本期培训主题为“AI赋能 智创微课”,邀请齐河县第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高忠臣主讲。培训中,高忠臣结合自身实践,详细演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工具高效完成微课从选题、课件素材生成到逐字稿撰写及最终剪辑成片的完整流程,生动展现了人机协同创作微课的新范式,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教学应用方案。
市教科院副院长刘刚在开班仪式上表示,当前正处于人工智能深刻重塑教育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教育”已从探索走向深化应用。“近年来,我市持续投入建设的多媒体设施与智慧校园示范校,为AI与教学实践的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从前期试点看,部分学校借助AI进行学情分析、个性化备课,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明显提升。这些实践充分证明,人工智能是能够深度赋能教学、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驱动力’。”刘刚说,教师不仅要掌握AI实操技能,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教育逻辑,学会运用数据优化教学,让“精准教研”成为常态。他希望教师将AI深度融入“备课—授课—研课—评价”全流程,用它整合资源、设计任务、搭建平台、实现反馈,让AI的价值真正在课堂上落地生根。“技术是手段,育人是根本。AI无法替代教师的情感关怀和价值引领。我们要让AI成为减负增效的帮手、创新教学的伙伴,在技术赋能中守住教育本真,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同时,更要塑造其健全人格。”
此次培训旨在通过实操讲解与案例展示,助力教师破解微课制作中面临的耗时费力、技术门槛高等难题,激发教师运用AI技术创新课堂的积极性。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培训内容前沿、实用,对理解和掌握AI赋能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把所学知识积极转化为教学实践,共同为推动德州智慧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获悉,为持续支持我市教师应用AI赋能教育,市教科院后续将重点打造三大平台:建设市级“AI教研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组建人工智能名师工作室及兼职教研员团队,培育骨干力量;建立“训—研—用—评”一体化长效机制,将AI应用成效纳入评价体系,推动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