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赴美建厂这档子事儿,究竟是福还是祸?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事儿得拉回到2020年,那时候美国在芯片这块儿管得越来越紧,对台积电也下达了“最后通牒”,不允许再给中国大陆提供先进芯片的代工。这一政策的收紧,令台积电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日子就变得难受起来,业绩下滑很严重。相当于直接扳掉了台积电最擅长的一个“英雄”,战力瞬间下降了。
于是乎,台积电在5月份就官宣了一个重磅消息,说要砸120亿美元,去亚利桑那凤凰城边上建一个5纳米芯片厂。明面上看,是台积电迫于美压力,但实际上在台积电内部,两位大佬的意见压根没统一,当时的董事长刘德音对这件事情挺积极,可创始人张忠谋从一开始就不看好。
张老爷子心里门儿清,台积电赴美建厂,好处远没有坏处多!一方面美国那边要专业人才没人才,产业链也不齐全,去那边建厂,啥都要自己重新来。另一方面,这些复杂的工程加在一起,成本更是高得吓人,估摸着比在本土生产至少要贵一半还多,这可不是一笔好买卖。
但刘德音有他的考量,一方面苹果、英伟达等这些大客户全是美国的,公司收入大半指着他们。另一方面,从2020年9月之后,台积电彻底断了给华为的芯片供应,退路就更少了,搭上美国这棵高枝,说不定能有新机遇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拉扯,最终这座新工厂在2021年动工了,可一开工就磕磕绊绊,进展并不顺利。美国工人哪受得了台积电那套加班文化?工会没少闹,嫌强度大、安全标准不一样等等理由。实在没办法,台积电只能包机,直接从自家调人过来。2023年直接包了10架飞机,连人带设备,呼呼啦啦送了2400多号员工和家属过去支援。
但解决了人的问题,却没想到,更头疼的还在后面——缺水!谁能想到,都跑到美国建厂了,竟然会遇到干旱缺水!都知道,芯片制造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水,但为了省水,台积电只能搞了套水循环系统,能回收90%的用水,可成本又蹭蹭往上蹿,钱更是越砸越多。
2022年美国不是搞了个芯片法案嘛,有520亿美元补贴,台积电分到22亿。到2024年4月,总投资已经加到650亿美元,说要再盖第二座厂搞3纳米,第三座瞄准2纳米。结果2025年3月更猛,直接抛出1000亿美元计划,要在美国建五个新厂。
钱从哪儿来呢?一部分靠补贴,大部分还得自己掏。运营成本也真是高,人工贵、供应链远,光物流就烧钱不少。2025年上半年,美国厂子愣是亏了1.5亿美元,还得靠总部补贴撑着。到2025年8月,台积电甚至动过退还部分美国补贴的念头,很显然,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了,变化太快了。
而就在台积电在美国磕磕绊绊的这几年,中国这边也没闲着。以前高端光刻机全靠荷兰ASML卡脖子,但从2023年开始,上海微电子带头攻坚,用新技术搞国产替代。到2025年3月,第一台样机已经在华为东莞工厂测试了,跑了24小时没趴窝。设计上做了简化,进口部件依赖大幅降低,目标就是突破3纳米关键技术。
这么一来,全球芯片格局可就热闹了。刘德音这把赌注下得猛,短期订单是保住了,可长远风险也埋下了。未来几年,谁能先掌握核心设备,谁才能真正挺直腰板。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