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池里军 罗雅静
11月14日,由商务部投资事务促进局、德国汽车产业协会主办,郑州经开区管委会承办的中德(郑州)汽车企业交流洽谈会在郑州经开区成功举行。50余家德国汽车行业及企业代表、60余家郑州本地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家、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等齐聚经开区,展望行业趋势,深挖合作潜力,共话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新篇章。
德国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董事总经理亚历山大·耶斯,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于广生,郑州市副市长马志峰,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立志,郑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小虎,郑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波等出席活动。
于广生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合作模式、发展驱动力、关系定位均发生了变化,产业合作空间巨大。未来,中德汽车产业将在平等、互补、共赢基础上,在电动化产业链深度融合、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联合研发、数字化与商业模式创新、供应链韧性与可持续发展、第三方市场开发、以及人才的培养和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百年大变局。
马志峰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郑州市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以“7+20”重点产业链群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形成涵盖7家整车企业、15家专用车企业的汽车产业体系,整车产能超过26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他表示,汽车产业是中德双方贸易合作的核心纽带,德国在汽车制造、技术创新和品牌运营等方面底蕴深厚、成就卓越,期待与德国及世界一流车企深化合作,加速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力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
张波推介经开区汽车产业。他介绍,郑州经开区着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两千亿级汽车制造集群,现拥有上汽、宇通、东风日产、海马4家整车厂,7家专用车厂,近300家配套零部件企业,整车产能达到130万辆,年生产整车60万辆,2024年,全区汽车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超过800亿元,创历史新高。此外,郑州经开区坚持车联世界,打通中欧班列“德国—郑州—东盟”双向通道,创新“中欧班列+海铁联运”汽车出口新模式,拓展汽车新消费业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2024年,全区出口整车约15万辆,汽车零售同比增长20.3%。
“德国汽车工业百年积淀的精密制造、全球布局与品牌优势,与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创新活力及庞大市场形成强大互补。”张波表示,将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最强保障,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数字化生产等前沿领域开展深度对接,携手书写“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深度对话新篇章。
主题推介环节,柏林-勃兰登堡州汽车产业集群协会等7家德国汽车行业及企业代表,以及上汽集团郑州分公司、宇通客车、东风日产、智行盒子等4家本地车企代表分别上台作推介。会议现场洽谈气氛热烈,双方企业深入交流需求、寻找合作机遇,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会前,德国汽车制造企业代表还走进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发动机工厂等地参观考察。
编辑:张邓乾
二审:白 松
三审:池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