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驾照那阵儿,我表妹天天跟我吐槽实习期。说自己周末跑城郊练手,一个月就跑了快三千公里,感觉技术早过关了,可那“实习”标还得贴满一整年,特憋屈。
说实话,她这话我还真没法反驳。你说这实习期,为啥非得卡着365天?按跑的公里数算,难道不是更直观吗?直到前阵子陪一个交警朋友执勤,才算摸清这里面的门道。
那天在路口拦了个违规变道的小伙子,驾照刚拿五个月,车后压根没贴实习标。朋友开罚单的时候他还不服气,说“我都开了八千多公里了,比好多老司机跑得都多,还需要这玩意儿?”
你别说,这小伙子的想法还挺有代表性。但朋友一句话就给他问住了:“你跑的八千公里,都是早晚高峰的市区路吗?下雨天、大雾天敢不敢上快速路?”小伙子立马就蔫了。
这其实就是关键。公安部早有数据,驾龄一年内的新手肇事率特别高,占比能到总事故数的一成以上。不是说跑够公里数就安全,而是驾驶这事儿,拼的不只是里程,是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经验。
我想起去年冬天,小区门口有个新手女司机,刚拿证三个月,下雪天倒车直接撞了花坛。她后来跟物业说,练车的时候都是大晴天,从没试过轮胎打滑的感觉,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你看,这种季节、天气带来的特殊场景,不是靠堆公里数就能覆盖的。
有人说那按公里数加时间双标准不行吗?比如“一年内跑够一万公里”。听着挺美,可执行起来全是坑。我那开租车行的表哥就说,之前有个客户为了“刷公里数”,半夜三更在绕城高速上转圈,这种无效里程,练不出来真本事,反而增加危险。
而且你怎么核实公里数?调行车记录仪?有人会拆;看车载里程表?现在改表的技术多的是。反观“一年”这个时间标准,简单直接,谁都没法作弊。交通法规这东西,有时候“好执行”比“理论完美”更重要。
再说了,新手的“危险期”也很有意思。一线交警都知道,不是刚拿证的时候最危险,是三个月以后。刚上路还小心翼翼,过阵子觉得自己行了,就开始开快车、加塞,事故全扎堆在这个阶段。一年的实习期,刚好能磨掉这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
我表妹后来跟我报喜,说她实习期快满的时候,在高速上遇到前车突然爆胎,她居然没慌,按照教练教的慢慢减速靠边。要是换在刚拿证那会儿,她肯定手忙脚乱。你看,这就是时间沉淀的效果,不是跑几公里能比的。
当然了,按时间算也不是没缺点。比如有的新手天天开,一年下来经验丰富;有的一年就开几次,实习期过了还是“马路杀手”。但政策嘛,从来都是兼顾大多数人的情况。
真要较真,不如自己给自己“加练”。我那交警朋友建议,新手别总在熟悉的路线跑,周末去趟菜市场,体验下人流车流混杂的路况;雨雾天跟老司机蹭车,看看人家怎么控制车速。这些比单纯跑公里数有用多了。
现在表妹实习期过了,反而说幸亏有这一年约束。她之前总嫌实习标丢人,现在才明白,那不是“菜鸟标识”,是提醒别人多包容,也是给自己提个醒。
你们身边有没有新手司机的趣事?是觉得实习期一年太长,还是觉得不够用?评论区聊聊,要是有老司机愿意分享经验,那可就太贴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