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十四五”以来,重庆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新征程启航之际,推出“重庆教育‘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重庆在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与担当力量。
“十四五”时期是重庆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关键五年。在波澜壮阔的征程中,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扎根于西部职教基地重庆永川的沃土,紧抓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智能化升级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以“智能”为引擎,以“工程”为基石,依托华为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化产教科融合,全力培育支撑产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卓著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重庆职业教育版图中的一颗璀璨新星,为服务地方发展和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与技能支撑。
党建铸魂:夯实发展根基,凝聚育人合力
学院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办学全程,创新构建“华为文化+红岩精神”大思政育人格局,组建“思政教师+华为工程师+劳模工匠”协同育人大师资团队,吸纳20名华为资深工程师和市级以上劳模工匠参与思政教学,打造“红色基因+产业文化+职业素养”三维融合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坚持推进“智慧学生一站式”服务社区建设,集成事务办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15项功能,年服务学生超3万人次;率先打造“校-院-班”三级网格与“党员-学生干部-宿舍长”三级管理结合的“双网格化”管理样板,实现学生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实施“领航、强基、铸魂、暖心”四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工程,推进党建与“教学、管理、安全、师德”四大融合行动——“领航工程”打造“五好”党委班子,培育市级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2个;“强基工程”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40余场,开展赛马比拼;“铸魂工程”组织师生赴红岩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基地研学80余次,开展工匠大师进校园系列活动;“暖心工程”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学院累计获市级以上党建思政荣誉30余项,其开展党建融合育人的创新实践被《求是》杂志报道,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政治保障与精神动力。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举办成渝地区202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数智行业双选会
专业筑基:锚定产业前沿,构建智能集群
紧扣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需求,以产教科融合为主线动态优化专业生态,专业设置前深入华为、赛力斯等100余家行业企业开展调研,确保专业建设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依托华为技术优势构建“智能+”特色专业生态矩阵,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汽车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等专业(群),专业与重庆重点产业匹配度达90%以上,形成“产业需求导向、技术优势支撑”的专业建设格局。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战略号召,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聚力启动西部集成电路与工业软件创新港,聚焦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与工业软件(CAD/CAE/EDA、工业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两大领域,打造“研发-中试-量产-应用”垂直产业链闭环。目前已吸引龙芯中科、苏州华兴源创等7家半导体龙头企业签约入驻,获批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人才储备基地,形成“东部技术+西部应用”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与华为深度共建5G+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基地、卓越技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开展生产性实践项目和ICT技术认证,建设师生实践教学基地,深入推进“智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专业群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培育创新型数智化人才。创新“岗课赛证社创特”七位一体育人模式,将“四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具身智能赛、“巴蜀工匠”杯人工智能技术项目中斩获各项奖项300余项。实训设施投入超1亿元,引入昇腾AI驾驶汽车(可实现L4级自动驾驶训练)、鸿蒙智能网联汽车平台等设备,结合创新港的EDA工具链与封测实训线,将建成西南首个“5G+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复合型实训基地,获批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确保教学与产业技术“零滞后”。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人才储备基地授牌仪式暨西部集成电路与工业软件创新港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产教融合:携手龙头企业,打造育人生态
华为作为共建单位,深度参与学院发展全流程——华为创始元老、首席科学家郑宝用担任名誉校长,从顶层设计层面为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提供指导;双方共建“校-企”联合运行机制,参与办学治校决策,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标准,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深度协同格局。华为常态化派驻技术专家驻校,将企业真实项目与技术标准全面引入课堂,年培养智能技术人才超2000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突破90%,超50%进入华为生态链企业就业。
学院在华为合作基础上,深化与网易、360、大疆等龙头企业合作,形成“一核多元”的产教融合2.0模式,联合华为、赛力斯牵头成立汇聚128家企业、56所院校、15家科研机构的全国智能科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施“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三大行动;同时作为成渝地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联动300余家川渝企业院校推进“十大行动计划”,年开展5G应用、工业互联网等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完成重庆长安汽车智能产线优化、永川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等20余项横向课题,研发的“AI岗学通”平台在第62届高博会上重点展示,其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在全市产教联合体大会上获充分肯定。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职业教育集团
华为5G+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基地签约仪式
创新赋能:搭建科研平台,转化硬核成果
此外,学院还研制出无线充电射频芯片、微型智慧农业气象站、非接触式毫米波雷达呼吸心率检测系统、无人机飞控系统等一批实用型创新成果,与华为联合研发的昇腾AI驾驶汽车及鸿蒙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平台,已应用于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实训教学与科研活动。创新港聚焦产业痛点开展技术攻关,联合企业推进“工业软件国产化适配”等实际课题研究,其中基于华为生态的技术研发项目已实现实训与产业应用衔接。师生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十四五”期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生更直接参与《哪吒2》动效解算工作;教师团队深耕教研与科研融合,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与华为合作研发的“AI岗学通”3S岗位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在第62届高博会上正式发布,相关合作模式及创新成果获得行业广泛认可。
“AI智教授”走进课堂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科研创新成果在第62届高博会亮相
开放拓界:链接全球资源,提升办学格局
学院立足“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需求,依托智能产业专业优势与华为全球生态资源,构建“务实对接、资源共享、成果落地”的国际化办学格局。2025年获批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全俄工科排名第四、专利发明数量位居全俄高校之首的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共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采用“2+1+1”分段培养模式(国内学习2年+俄罗斯学习1+1年),系统引入工业物联网、区块链赋能物联网安全、数字孪生建模与应用等俄方核心课程,由俄方资深教授直接授课,采用双语与案例化教学结合的方式,学生达到规定学分后可获中俄两国教育部认证的学历证书,还能无缝衔接俄方硕士学历教育,该项目于2025年启动招生。
学院已建成VUE国际考试中心,为学生获取国际通用技能认证搭建便捷通道。主动拓展多元国际合作,在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与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互访等方面深化合作;与法国、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及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探索本硕连读、职教出海等合作路径。此外,依托华为ICT人才培养基地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与相关国际技能竞赛交流活动,推动教学内容与国际产业标准接轨,持续为区域产业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承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应用技能竞赛国内总决赛
回首“十四五”,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以奋进之笔,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职教答卷。从深化产教融合到擘画“西部集成电路与工业软件创新港”战略高地,从依托行业巨头培育新质生产力到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学院不仅在培养适应未来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更在服务国家关键领域发展与区域产业升级中展现了职业教育的担当与作为。
下一篇:智慧地铁实现无人驾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