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世界”到“大舞台”,“车世界”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于此。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对“蝴蝶效应”的诗意解释。
若将这一原理置于教育领域,则大抵可解读为:今日在学生心中埋下的一粒种子,或将在二十年后生长出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参天大树。
如果我们在今天提出一个设想:怎样才能让一个小学生去了解饶斌——这位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呢?答案并非显而易见。当汽车已成为他们生活中最为普通的日常工具,这二者之间仿佛也横亘着看不见的断层。
然而,有这样一所学校,这样一群人,他们以身体力行的实践,悄然架起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让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召唤,如星光与种子,一同落入童稚的心田。
今年四月,汽车人才研究会专题报道了成都市天涯石小学逸景分校历时三年,在校内打造的“车世界”跨学科学习空间的创建过程(详情请戳→《车世界诞生记》)。这是一个十分灵活的跨学科学习场域,集博览、体验、创新为一体,也逐渐成为了孩子们心中“喜欢来、学得懂、能参与”的科学基地。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十月,这个小小的“车世界”又开始延伸至更为广阔的天地。学校策划的“传承饶斌精神,点燃中国汽车新引擎”主题活动,让饶斌的奋斗历程真正地走出了展馆,以可感、可触的形式吸引学生深度参与。可以说,这是继5月“勇毅前行——中国汽车拓疆者饶斌”主题展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启幕以来,饶斌精神在义务教育沃土中的一次萌发。
凝视着饶斌爷爷的事迹,孩子们仿佛被带回到那个创业维艰的年代。他们开始真正理解,为了让红旗车滚滚前行,为了让中国汽车开遍神州,先辈们曾付出怎样的热血与汗水。
有别于单向的知识灌输,此项活动自开始便被规划为一个注重实效的长期项目。学校依托道德与法治课堂,在“车世界”空间中开展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饶斌精神在逸景校园里生根发芽,逐步覆盖至全校师生。
“我愿意躺在地上,化作一座桥,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齐心协力把轿车造出来,实现我们几代人的中国轿车梦。”这句话,是饶斌在1987年一汽举行解放卡车下线30周年庆典时说的,但时至今日,当它从学校思政老师的口中缓缓而出的时候,孩子们都陷入了沉默。尽管岁月相隔、未曾谋面,但饶斌爷爷那份为中国汽车工业奉献一切的赤诚,已深深触动了每一颗稚嫩的心灵。学校红领巾讲解员赵耘峰同学也亲自上阵,为同学们讲述从“一汽”到“二汽”、从解放汽车到红旗轿车的历史背后的故事。
学习技术重要吗?重要,但在老师们心里,汽车文化的植根也一样重要。在这个校园里,汽车不仅仅是科技的集合体,更是一部流动的工业史诗,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含义。校园内的这场“饶斌展”,展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人文精神力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优良品格以及树立起民族自信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为让孩子们走近一个更加鲜活的饶斌爷爷,老师们制作并播放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影像。他们在光影交错中直观感受着那段峥嵘岁月,也在心中悄悄燃起了新的火种。活动结束后,学生热情未减,将自己的珍贵感悟与心声认真书写在案纸和信笺上。这些信件后来又成为了一份份珍贵礼物,在之后学校承办的市级党建联合教研活动中,被赠予了来自各区县的老师们,完成了将信念从校园传递到更广阔天地的又一次接力。
除此以外,他们还决定用自己的双手来表达对饶斌爷爷的缅怀之心。在“致敬工业脊梁”艺术作品展区,一幅幅画作、一件件充满巧思的作品静静陈列,这仿佛就是他们内心对于饶斌精神理解的具象化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既有他们对于历史的尊敬,更是寄托了他们对于“未来车”的无限想象。
在展区一角,还有一幅特别的画作引人驻足:一辆庄重的红旗车身上,翩然飞起一只只蝴蝶。这辆曾经承载了中国汽车工业百年基业梦想的红旗车,本已成为一个静默的历史符号,却在与彩蝶共舞的瞬间,被赋予了崭新的生命。那一只只蝴蝶,也宛若孩童眼中闪烁的五彩斑斓的光,轻盈,却足以照亮一段崭新的征程。
我们也愿意相信,终有一天,这一片斑斓的梦境,终将汇聚升腾,为中国汽车工业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从四月到十一月,短短半年,“车世界”已是硕果满枝。
10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普工作会议在重庆隆重召开,“车世界”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授予“汽车科普教育基地”称号。作为首批获评的三个义务教育段学校代表,逸景教师也在会场向全国分享了他们在科普教育上的实践经验。
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的“2025新能源汽车青少年科普论坛”上,逸景的三位同学作品脱颖而出,受邀参加颁奖仪式和主题展览并捧回“灵动创意”奖杯。
在5月举行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四川区域赛上,逸景的6支参赛队伍更是凭借超凡的稳定发挥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数据显示,学校3支队伍获得省级一等奖,在全省24个—等奖中独占三席,其余队伍也均获得省级二等奖。
但站在今日回望,我们所记录的并不仅是荣誉的堆叠,而是一群人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努力与耕耘。只有在老师们长达数年的精心铺垫下,孩子们才能踩着前人的印记,更加自由地探索前沿的汽车,让梦想变成现实。
以此次赛事中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项目为例,比赛需要完成现场答题闯关、运用前沿技术采集赛道信息、训练智能模型、编写符合现场要求的程序,让小车完全自主完成高难度识别、自动驾驶任务,可谓挑战重重。然而在“车世界”中,这些学生早早就能在课堂之余亲手触摸机械结构、组装调试模型车体、编写并优化控制程序,将科学原理、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等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车世界”的课程是一种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从基础原理到前沿应用,为学生构建了坚实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路径。
可以说,本次获奖的AI自动驾驶作品,正是学生们在“车世界”中反复实践、迭代优化的智慧结晶。不是为赛而赛,而是将知识应用于解决真实问题的日常。正如一位同学在总结中所言:“在训练过程中有无数bug,但解决问题使我们更强大。”在这种自由探索与竞技挑战的双重激发下,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不知从何时起,“车世界”已不再是一个有形的物理空间,它已融为孩子们心中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他们不仅能感受到知识与精神如何穿越时空,完成传承,他们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与那些汽车行业的前辈相比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怀揣对汽车工业的赤诚热爱,并愿意为之日复一日地投入学习,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汽车梦、为终生的事业而奋斗!
当红旗车上飞起蝴蝶,一切才刚刚开始。汽车工业如同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既凝结着人类工程的宏大构想,也始终受到无数细微变量的影响。任何一个微小的技术突破,都可能在未来激起巨大的波澜。
而未来最动人的笔触,终将由这些孩子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