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深耕AI多年,如今,其亮眼的“AI成绩单”揭开了面纱。
11月18日,百度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公司总营收为312亿元,核心营收247亿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百度首次对外详细披露了其AI业务的具体收入,并进行了细致拆解。
第三季度,百度AI业务表现亮眼,收入同比增长超50%。其中,智能云基础设施收入为42亿元,同比增长33%;AI应用收入达26亿元;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为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2%。
在不久前举办的2025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宣布了涵盖自研芯片、AI大模型到终端应用的全栈技术升级,全面覆盖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的完整技术链条,再次展示了其在AI领域的深度布局。
经过长期投入后,AI已经成为驱动百度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市场正在看到一个在AI战略上更加“激进”的百度。
01、核心业务全面重构,收入结构发生质变
最新数据显示,百度AI相关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已突破32%,百度收入结构已发生了质变。这一变化表明,百度用AI重构核心业务的战略,在长期投入后已开始带来规模化回报。
早在大众和市场对AI大模型的认知还是“聊天工具”时,百度就已经开始致力于用AI来重构公司的全线业务。百度搜索是第一个被AI重构的核心产品。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表示,“百度是全球所有搜索引擎中AI化改造最激进的”。
今年7月,百度搜索进行了10年来最大的改版,从搜索框升级成智能框。重构的百度AI搜索也从以文字和内容为主的互联网应用,转化成可以用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形式呈现的AI应用。截至今年10月,百度约70%的移动搜索结果页面已包含AI生成内容。
目前,百度已开放其AI搜索能力。有625家厂商通过百度智能云接入了百度的搜索应用程序接口,构建起了更为丰富的AI应用生态。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百度透露,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的总MAU(月度活跃用户)已接近3亿人,成为百度最大的个人AI应用。在2025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文库、百度网盘联合推出的全端通用智能体GenFlow升级至3.0,它具有强大的通用化多模态能力,能实现全模态内容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帮助用户成为“超级个体”,其活跃用户数已超2000万人;百度App文心助手的使用量正在快速增长,对话轮次同比增长约5倍,最新DAU(日活用户)近1000万人。
不久前,百度面向开发者的无代码开发工具“秒哒”已升级至2.0版本,累计生成40多万个应用。
百度的AI重构也为其带来了B端企业服务领域的增长。
第三季度,百度包括智能体、数字人等在内的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达到28亿元,有望成为公司在线营销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百度的“慧播星”数字人和商家智能体都主要面向各类商家,前者能够提供AI主播技术,后者则提供AI销售等服务。在今年“双11”期间,“慧播星”数字人带货GMV同比提升91%,开播直播间数量激增119%。
在2025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还发布了智能决策平台“伐谋”,它能在高度复杂的产业研发场景中进行“自我演化”,寻找“全局最优解”,帮助企业挖掘生产力红利。“伐谋”上线数小时内,已有超1000家企业申请测试。目前,其已在运输、能源、物流及港口等行业落地应用。
第三季度,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达310万,同比大涨212%。截至今年10月,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单量超25万;截至11月,其累计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1700万。
值得关注的是,萝卜快跑正在加快全球化布局,已相继获得迪拜首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阿布扎比首批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许可。目前,萝卜快跑已覆盖全球22座城市,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了1.4亿公里,自动驾驶总里程超过2.4亿公里。
不久前,李彦宏提出,“当AI能力被内化,成为一种原生的能力,智能就不再是成本,而是生产力”。现在,用AI重构业务的百度,也交出了一份“内化AI能力”的成绩单。
02、全栈AI布局显成效,长期价值获机构青睐
百度AI业务能够实现快速的发展,倚仗的是其长期技术积累与全栈自研能力。
百度是目前全球除谷歌外,唯一实现全栈自研AI架构的公司,也是国内AI领域少数具备从芯片层、模型层到应用层完整布局的企业。
在2025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指出,AI产业结构正在从不健康的“正金字塔”转变为健康的“倒金字塔”。与底层芯片价值最大的“正金字塔”结构不同,在“倒金字塔”中,模型能产生10倍于芯片的价值,AI应用能创造100倍价值,从而形成健康的AI产业结构。百度正在通过自研芯片和构建模型生态,推动构建这一新结构。
在AI基础设施层面,百度昆仑芯和智能云为百度的AI战略打造了坚实的底座。
百度自研的昆仑芯系列为大模型提供算力支撑,并已实现多代产品迭代。不久前,百度发布了两款自研AI芯片——昆仑芯M100和M300,以及天池256和512超节点的相关规划。百度还宣布,计划未来5年按年推出新产品。
据悉,昆仑芯M100和M300两款新品,将分别在2026年和2027年上市,支撑起百度搜索、云服务、智能驾驶等核心业务的高效运行。
在模型层面,文心大模型则是百度AI能力的核心“大脑”。
2025年以来,百度文心大模型加速迭代,先后推出文心大模型4.5和4.5 Turbo两款多模态大模型,以及文心X1等多款深度思考模型。近期,百度又推出了文心大模型5.0,作为全新一代原生全模态大模型,它实现了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多模态信息的统一理解与生成,显著提升了复杂场景下的AI应用能力,目前已在金融、教育、媒体、城市治理等领域落地。
在商业化层面,百度的AI能力得到了市场验证。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百度AI云强劲增长33%,其中基于自研AI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的订阅收入,也同比增长128%,逐步形成规模收入。
百度对AI已经持续投入多年。百度CFO何海建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自2023年3月发布文心一言以来,公司在AI领域的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未来,百度还将继续加大在AI方向的资金与资源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落地。
市场对百度AI战略的认可度正不断提升。近期,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内的近20家国际投资机构陆续上调百度评级及目标股价,认为其在AI领域的系统化布局将带来可持续的营收增长与价值重估。高盛认为,百度股价潜在涨幅可达76%,上行目标价为212美元;华泰证券则给予了百度826亿美元的总估值。
百度作为一家“AI公司”,正在进入收获期。随着AI技术在千行百业加速渗透,百度也将迎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作者 | 豆蔻,编辑 | 阳一,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