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路上跑的新能源车是越来越多了。品牌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车企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吸引眼球,各家在宣传上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前段时间,奇瑞汽车搞了一场“爬天梯”的宣传活动,引发了不小的讨论。他们原本想通过这个高难度动作,展示新车强劲的动力性能,结果却没能顺利完成。
这件事后来引起了官方媒体的关注,发表了评论。虽然评论中没有直接提到其他车企,但对整个行业都有警示意义。
说到汽车圈的营销,现在真是花样百出。新能源汽车品牌不断涌现,如何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了每个车企都在思考的问题。
有的品牌选择用长途挑战来证明实力。比如蔚来曾经组织过“跨省换电挑战”,全程近万公里,不充电只换电,穿越了19个省81个市,用了98个小时完成。这个挑战确实让很多人对他们的电池续航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比亚迪则走了另一条路,他们直接针对消费者最关心的安全问题做文章。在网上公开了“刀片电池针刺测试”的视频,对比其他电池被刺穿后冒烟起火的情况,他们的电池表现得很稳定。这个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让“比亚迪安全”的印象深入人心。
还有些车企会选择在热门影视作品或综艺节目中植入广告。但随着观众对这类广告越来越熟悉,效果也不如从前。于是有些车企开始尝试更极端的营销方式。
这或许就是奇瑞选择在天门山进行“爬天梯”测试的原因之一。天门山那条“天梯”全长约300米,垂直高度差有150米,最陡的地方超过45度。这段路对行人来说都不轻松,更别说汽车了。要完成这样的挑战,对车辆的动力、爬坡能力、悬挂系统等各方面都是极大的考验。
说到挑战天门山,让人想起2018年路虎的那次成功登顶。当时他们驾驶未经改装的量产车,先征服了99道弯的盘山路,再爬完999级台阶,中间没有停顿,成为首个成功登顶天门洞的汽车品牌。这件事至今仍被很多人记得。
相比之下,奇瑞的挑战就不太顺利了。车辆爬到一半时显得动力不足,随后开始下滑,撞到了旁边的护栏。这段视频在网上传开后,引发了各种议论。
有人觉得车企应该把精力放在提升续航和充电速度上,而不是搞这种噱头。也有人认为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全盘否定一个品牌,毕竟这种极端条件下的挑战本身就有很大不确定性。
事件发生后,奇瑞方面反应很快,第二天凌晨就发布了道歉声明,表示会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提升产品性能,并承诺承担所有善后工作。他们经过调查后解释,是因为测试时安装的防护绳意外脱落,缠绕住了车轮,导致动力输出受阻。
不过,很多网友对这个解释并不完全接受。
随后,《北京日报》对此事发表了评论。文章提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做营销提升知名度可以理解,但不能为了博眼球就忽视安全。在公共景区进行高风险测试,不仅可能危及现场人员,还会影响景区秩序和其他游客。
这个评论确实点出了问题的关键。天门山作为热门景区,每天游客量很大。虽然测试时封闭了场地,但万一车辆完全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评论中还强调,车企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产品本身。一款车能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车企品牌能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靠的不是极限营销,而是从研发设计到产品质量,再到售后服务的全环节责任担当。
这番话虽然没提具体企业,但对所有新能源车企都有启示意义。特别是对那些正在快速发展的品牌来说,在追求销量和市场热度的同时,更要重视产品背后的安全责任。
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新兴领域,更应该把重点放在技术研发和产品打磨上,用严谨的态度把控质量,提供可靠的售后服务。单纯依靠吸引眼球的营销手段,很难在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汽车测试的本意是向消费者证明产品实力,但这种测试必须在安全合规的环境下进行。公共景区人流量大、地形复杂,显然不是合适的测试场地。车企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实实在在的产品提升上,而不是过度追求营销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