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埃隆·马斯克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在特斯拉的股东大会上,他获得了一份特别的薪酬协议,这份协议的价值高达万亿美元,听起来简直像天方夜谭。
简单来说,特斯拉觉得马斯克的能力还没完全发挥出来,想用这份协议激励他创造更多奇迹。马斯克这几年不光造电动汽车,还搞火箭、研究人工智能,活脱脱一个现实版的“钢铁侠”。
他的目光总是投向很远的地方,他的能力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这份天价薪酬协议的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但马斯克偏偏就喜欢挑战高难度。其实,在拿到这份协议之前,他已经是全球最有钱的人了。以前联想CEO杨元庆曾和他有过一场对话,现在回头看,那场对话挺有意思的。
这份薪酬协议确实打破了历史记录。在股东大会上,马斯克提出的方案获得了通过。如果他真的能完成所有目标,他将再次刷新人们对“成功”的认知。
不过,要实现这些目标可不容易。首先,他得把特斯拉的市值从现在的1.5万亿美元提高到8.5万亿美元。这需要分步骤实现,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市值要求,而且必须在达到目标后维持住。
除此之外,他还需要卖出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让1000万用户使用“完全自动驾驶”功能,并且投放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他还在研发的“擎天柱”机器人也要卖出100万台,这是他计划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劳动的第一步。
这些目标中只要有一个没完成,他就拿不到那份天价薪酬。面对这么艰巨的任务,马斯克反而很兴奋。对他来说,挑战越大,越能激发他的潜力。他过去做的很多事,在别人看来也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当新能源汽车刚刚兴起时,大家都在感叹科技发展真快。别的公司可能只是在原有业务上做些调整,马斯克却转头去造火箭了。他的Space X计划真的把他推上了一个新高度,谁能想到一个造汽车的人居然真想去探索太空呢?
就是这个决定,改变了马斯克的人生。除了眼前这份薪酬协议,他最大的梦想其实是探索太空。他曾说过,人类将来肯定要去火星生活,因为地球的资源会越来越少,环境也可能变得更糟。不过,这个宏伟的计划差点让他破产。
马斯克的创业之路并不顺利。他最出名的两个项目是特斯拉和Space X。他从小就对太空特别着迷,12岁时就自己编了一个小游戏。后来他在大学学了物理和商业,那时候他就显露出了科技方面的天赋。1995年,他拒绝了斯坦福大学的机会,直接投身互联网创业大潮。
他先后创办了在线支付公司和出版软件公司,很早就赚到了上亿美元。2002年,他开始实施自己的航天计划,创办了Space X公司。他一直想造出成本低、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实现自己去火星的梦想。
但现实很快给了他教训。造火箭没那么简单,他连续失败了三次,每次不是爆炸就是坠毁。到第四次试射时,公司账上的钱都快花光了。但就是这次,他成功了,还得到了美国宇航局的投资。
这让他成了民营航天领域的开创者。同时,他做了一个很明智的决定:投资特斯拉。就这样,他度过了2018年的生产危机,让特斯拉成了全球电动汽车的领先品牌。从差点破产到全球首富,他的人生就像一本充满冒险的小说。
现在的马斯克,还在继续探索更多科技领域,比如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他确实很像现代版的“钢铁侠”。他做的很多事情看起来特别夸张,甚至不可能。但回过头看2014年他和联想杨元庆的那场对话,你会发现马斯克是个更注重实干的人。
那是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上,马斯克和联想CEO杨元庆坐在一起聊天。那时候特斯拉才刚刚起步,马斯克看起来还有点青涩。而杨元庆当时拿着1.6亿元的年薪,完全是一副成功企业家的样子。
杨元庆当时显得很自信,也确实有这个资本。不过两个人在理念上不太一样。联想靠营销做出了成绩,而马斯克却说他不喜欢营销。他觉得,如果产品足够好,根本不需要太多营销。
杨元庆听了这话,马上拿出联想的销售数据反问马斯克卖了多少辆车。那时候,两家公司的规模确实差得太远,马斯克也没多说什么。在当时看来,联想就像一座大山立在他面前。
但谁都没想到,七年后特斯拉彻底起飞,而联想的市值反而比之前还低了一点。这两位企业家的眼光和格局确实很不一样。一个更关注未来,努力用科技创造新市场;另一个则更关注卖了多少产品、赚了多少钱。他们本来就不是同一种人。
不过,即使有这些差异,联想在自己的领域依然很成功。而马斯克的创新确实在不断颠覆人们的想象。说再多都不如做出成绩。至于马斯克未来还能带来什么改变,他是不是只会说大话,我们可以一起等着看。